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当皇帝 ,主要是有2个原因,第二个是他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吴晗在《明史简述》中是这样论述:
第一个因素是正当朱元璋开始组织军事力量时,刘福通部下的红军正在跟元朝的军队作战,元朝军队顾不上来打朱元璋。朱元璋占领区的北面都是红军,这样,就把他的军队和元朝的军队隔开了。所以,当红军和元朝军队作战时,朱元璋可以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占领许多城市。
第二个因素是他取得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支持。他起兵之后不久,就有一些知识分子投奔他,像李善长、冯国用、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这些人都是浙江、安徽地区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地方上有些威望,而且都有武装力量。这些知识分子替朱元璋出主意,劝他搞生产、搞屯田。在安徽时,朱升劝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就是要他先把根据地搞好,在后方解决粮食问题,一开始不要把目标搞得太大。李善长、刘基劝他不要乱杀人,不要危害老百姓,要加强军队纪律,要巩固占领的城市,并经常把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他。朱元璋本人也很用功地学习历史,他在进行军事斗争或政治安排时,总是要征求这些人的意见,研究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吴晗在《明史简述》中提出的朱元璋成功的2大因素,我是完全赞同。刘福通北伐的声势,吸引了元朝最后的几乎全部火力,这给朱元璋崛起创作了客观机会。
但这个机会不止给朱元璋,老天爷还给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全部新兴反元势力。不过最后只有朱元璋成功将其抓住,并因此而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究其原因,就是吴晗提到的第二个朱元璋成功因素,朱元璋他蜕变了,在给团队引进大批知识分子之后,朱元璋意识到以前打一枪、放一炮就跑的模式走不通,以战养战,是非常招战区百姓的恨,这样是无法得民心,无法给团队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因而朱元璋开始经营,开始把治下百姓经营起来,自己担任起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政府职权。如此一来,朱元璋有了兵、有了民,兵民互相成就,造就朱元璋百战百胜之师,何愁不得天下。
袁载誉,95年出生,文史撰稿人,出过一本书《互联网简史》,因为对大明的热爱,建立大明王朝主题网站“袁载誉聊大明”(搜索引擎已收录),主旨是服务明粉,传播大明历史。
点赞 在看对我们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