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公会学院 >

李国修丨剧场四大要素

剧场四大要素

我的创作素材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体悟与观察,透过作品反映人心与社会现象,这样的创作概念,比较偏向写实主义。在我的认知中,剧场构成的四大要素分别是剧本、表演者、剧场和观众。

‌“剧本”指的是故事,戏剧的本质是冲突,若干个冲突构成事件,若干个事件构成情节,若干段情节串联成故事。

狭义的‌“表演者”指的是演员,但广义地来说,舞台布景、服装、灯光、音乐等一切在剧场里出现的视觉与听觉的调度,都算是表演者。

‌“剧场”指的是演出“发生”的空间,至少包括了表演者演出的舞台和观众席。若以观众席的形式来区分剧场的空间,通常有以下几种剧场:镜框式舞台、单面式观众席、双面式观众席、三面式观众席、四面式观众席、扇形观众席、圆形剧场及环境剧场。若以观众席的数量来区分的话,可分为大型剧场(1000人以上)、中型剧场(300~1000人)和小型剧场(300人以下)。

因剧场演出的特性是‌“当下发生”,是一种‌“正在进行”的艺术,表演者与观众处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观众可以亲眼看见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表演者可以亲耳听见观众的掌声与笑声。所有的互动交流是‌“立即的”,无法被复制取代的,也因此,观众的参与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本文摘自-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

李国修 著

黄致凯 整理

他是相声大师马季在台湾的独门弟子

他是蔡康永、金士杰、林怀民倍加推崇的鬼才艺术家

他主演了《光阴的故事》《那一夜,我们说相声》

大半个台湾演艺圈受惠于他的表演训练法

剧场修行四十载,创作心得尽在本书

欢迎来到戏剧大师李国修的编导演课堂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 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而这一生我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开门、上台、演戏。

——李国修

-内容简介-

《李国修编导演教室》是李国修四十年剧场修行笔记,也是完整呈现其一生创作思维、导演理念及表演历程的第一手资料。全书根据李国修编、导、演的教学讲义整理而成,以第一人称撰写,尽量还原其在课堂上的口吻。李国修通过自身的舞台经验、作品范例、人生经历等,系统地阐述了其创作理念。这些理念历经实践的检验,并在失败的教训中不断地得到修正。编剧课上,他深入浅出地示范了“说什么,比怎么说重要”,让剧本回归“人味”;导演课上,他提出“导”引创作概念并整合“演”出元素,倡导永不满足的创作精神和不断建立与推翻的导演风格;表演课上,他主张透过认清第二自我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达到演员与角色的心灵契合。他始终相信,戏剧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无论呈现何种美学形式,其核心都是在探讨人性。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戏剧创作的实用手册,也能使读者更新对人生的体认。

添加拍电影网为好友

邀请你入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