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探索科企共赢模式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大荒垦丰种业签订框架协议

[农民日报]探索科企共赢模式

【字体:
    为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7月24日,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订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等作物,共享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并在种质资源挖掘、材料创制与利用、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推广、育种新技术研发等领域进行长期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育种资源和人才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相对薄弱,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推动科研成果和人员向企业流动,实现科研单位和企业“深度合作”。

    “合作创新是保障民族种业总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中国现代种业新格局的必由之路。在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强科企合作,将是中国种业研发创新的大势所趋。”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表示。

    “目前科企合作有一些尝试也取得一些成果,但还有一定距离。现在迫切需要基于优势互补的合作,建立一个好的机制是关键。”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说,“希望两者的合作可以研发出好品种好技术,更好地服务农业,提高民族种业的创新能力。”

    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辉介绍,今后,作物科学研究所将优先考虑将垦丰种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而垦丰种业也将优先转化作科所的种业科技成果,两者携手共同创建一个高效、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种业科企联合模式。

    除了在科技研发领域的合作外,双方还将联合加强遗传育种人才的培养。这次签约,也标志着作物科学研究所将正式成为垦丰种业的人才培训基地,垦丰种业也同意优先吸纳作科所的研究生、博士生等优秀人才就业。

    2011年国务院8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在商业化育种中的主体地位,垦丰种业作为农业部首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种业发展政策,年投入研发资金超亿元,已构建起种质资源管理、创新、品种测试、信息处理、配套技术研究、南繁、生物技术等育种团队68个,全力构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委托研发、成果收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商业化研发创新体系。

    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以作物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和栽培生理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作物科学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目前,作物科学研究所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安全保存了200多种作物的41万份种质资源,每年向全国提供4万多份种质资源。多年以来,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了“中单808”、“中单909”、“轮选987”等一批优良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合作看重的是垦丰种业注重研发的精神。我们的追求是共同的,为中国粮仓作贡献。”农业科学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