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基层的绩效管理和领导者典范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5-14
按:一个来自于偏僻小地区、小镇郊区、小企业、小分厂、小车间的小主任,一个30出头的大专生,尚且把一个车间料理得井井有条,难道不值得我们各级领导、首席科学家、班组长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深思吗?……
常年为企业做管理咨询,逐渐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真正的管理大师,往往就“隐藏”在企业的某个角落里。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主管或者班组长,没有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但这些“小人物”却有大智慧,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然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次,在中部省区一个偏僻小镇郊区,我对某企业的一个小型生产分厂进行访谈。由于工厂90%以上的职工都是周边农民,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要么不理解,要么漠不关心,访谈进行很不顺利——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姓岳的车间主任。
岳主任30出头,斯斯文文的,戴个眼镜,是这个厂里唯一的一位大专生,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头头是道。
我了解到,两年前他还是另外一个车间的工段长,而当时这个车间问题多多,不但三天两头出事故,而且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总是不达标。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把这个车间管理成为整个公司最优秀的车间!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点评:看来自古英雄出少年、来自于基层、成长于穑禾之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普世真理……
一、什么是好领导?
岳主任说:“我认为领导的责任,就是解决‘乱子’、订立规矩、培养干部。”
我问他,你这两年时间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岳主任说:“刚来这个车间的头两个月,我就是跟工人们呆在一起解决技术问题,经常住在厂里,从来没有正常下班过。两个月后,生产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我就开始订立制度、流程和考核规定,大概又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车间完全实现正常运转。再后来,我就是培养干部(工段长、班组长),放开手让他们干!”
岳主任告诉我,他现在基本上每天有半天时间没事情干,空下来就充电学习,查阅行业信息、技术动态资料,自学企业管理。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你要到场,敢于承担责任,摆平问题;如果连续出现同样问题,就要认真研究,订立制度和规矩,这样意外的事故就越来越少了;接下来把精力放在培养干部上,有更多的人帮你管理,领导也就越来越轻松了!所以,最好的领导往往工作最轻松,而最差的领导往往忙得要命。”
据说,现在不只是岳主任实现了“工作解放”,下面的副主任和几个工段长都已经学会了这种管理模式,“他们现在也很轻松,每天正常下班,从来不加班。”
点评:所领导、中层干部、首席科学家、班组长们都值得向这位管理大师学习,二十年后这位基层干部要不被晋升为共和国的省长、部长,那只能说老天瞎了眼……
二、谁是好干部?
“我对干部有三个分类:一流干部要敬业还要会想办法,除了勤奋努力,工作上你得想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二流干部,能够严格执行,但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流干部只是找借口,一次完不成,我给你机会;两次完不成,降薪降级,严厉警告;三次还完不成,调走或者下岗,我坚决不用!”岳主任说。
点评:如此分法,是对头的;如此用人和奖惩,也是对头的。各位,向人家学习吧……
三、怎样确定一个干部是一流还是二流呢?
“分两个部分:一是看业绩,我们每个月都有绩效考核,到年底算总账;二是看群众基础,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车间所有员工对干部进行打分。第一部分是客观事实,没啥说的;但第二部分是主观评价,我需要慎重对待。”岳主任解释道。
“我原来在政府机关工作过,民主评议这东西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群众基础对一个干部开展工作至关重要。但评议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成为绝对的评价依据。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干部评议得分全是优秀、在90分以上,说明他有老好人思想,不适合当管理者;如果评议结果太差、70分以下,说明综合能力差、不得人心,自然当不下去;最好的人选是在中间、70-90分,这是我要重点提拔和培养的干部!”
点评:精彩,典型的中国特色,折射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光芒。长期扎根基层,成长在基层,对社情民意吃得透,对制度设计的缺陷也了然于心,娴熟运用,堪称我党精英。这样的好干部,政治上信得过,业务上吃得透,作风上过得硬,要是能多一些就好了……
四、考核与评估的诀窍
“我坚决推行末位淘汰制,班组大比武,每月进行排名。具体做法是:每一个同等工段都安排3个班组,工段长每天给各个班组制定生产计划,并在当天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时、产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等)进行打分。每月综合所有得分,将3个班组进行排名:第一名奖励,第二名不奖励也不处罚,第三名罚款。”
据岳主任介绍,这样强制排名之后,三个班组争先恐后、互相比拼,使得每个工段在技术进步和生产高效方面都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所有干部实行强制的末位淘汰制,比如一个班组长,如果年底统计共计6次以上排名倒数第一,对不起,你必须下岗!新的班组长,由班组成员推选产生,也鼓励毛遂自荐;原先的班组长自动降为普通员工,但仍可按照程序重新申请成为班组长——这样能上能下,靠能力和业绩吃饭,让绝大多数员工感受到了公平!”
点评:按需设岗、双向选择、绩效考核、能上能下,在这里运用和体现得淋漓尽致。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要表达和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公平、公正、公开,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动业绩分配。
记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看来此话不假!既然是实践的艺术,真正的管理大师便只可能出现在实实在在的管理现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生产车间和几个人的班组!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每次咨询工作中,我就特别注意向这些业绩优秀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请教,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但我发现,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尤其遗憾的是他们还没有引起管理学者、企业家们和相关学者的足够重视……
点评:在现代院所制度的框架下,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驱动和引领下,在加工所,我们就是要形成那么一种制度、习惯、文化和氛围,就是要善于培育、发现、提携类似于岳主任这样的管理精英、青年英才,造福于人民和社会……
常年为企业做管理咨询,逐渐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真正的管理大师,往往就“隐藏”在企业的某个角落里。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主管或者班组长,没有受过专业的管理培训,但这些“小人物”却有大智慧,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然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次,在中部省区一个偏僻小镇郊区,我对某企业的一个小型生产分厂进行访谈。由于工厂90%以上的职工都是周边农民,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要么不理解,要么漠不关心,访谈进行很不顺利——直到我遇到了一位姓岳的车间主任。
岳主任30出头,斯斯文文的,戴个眼镜,是这个厂里唯一的一位大专生,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头头是道。
我了解到,两年前他还是另外一个车间的工段长,而当时这个车间问题多多,不但三天两头出事故,而且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率总是不达标。不到两年时间,他就把这个车间管理成为整个公司最优秀的车间!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点评:看来自古英雄出少年、来自于基层、成长于穑禾之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普世真理……
一、什么是好领导?
岳主任说:“我认为领导的责任,就是解决‘乱子’、订立规矩、培养干部。”
我问他,你这两年时间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岳主任说:“刚来这个车间的头两个月,我就是跟工人们呆在一起解决技术问题,经常住在厂里,从来没有正常下班过。两个月后,生产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我就开始订立制度、流程和考核规定,大概又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车间完全实现正常运转。再后来,我就是培养干部(工段长、班组长),放开手让他们干!”
岳主任告诉我,他现在基本上每天有半天时间没事情干,空下来就充电学习,查阅行业信息、技术动态资料,自学企业管理。
“作为一个好的领导,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你要到场,敢于承担责任,摆平问题;如果连续出现同样问题,就要认真研究,订立制度和规矩,这样意外的事故就越来越少了;接下来把精力放在培养干部上,有更多的人帮你管理,领导也就越来越轻松了!所以,最好的领导往往工作最轻松,而最差的领导往往忙得要命。”
据说,现在不只是岳主任实现了“工作解放”,下面的副主任和几个工段长都已经学会了这种管理模式,“他们现在也很轻松,每天正常下班,从来不加班。”
点评:所领导、中层干部、首席科学家、班组长们都值得向这位管理大师学习,二十年后这位基层干部要不被晋升为共和国的省长、部长,那只能说老天瞎了眼……
二、谁是好干部?
“我对干部有三个分类:一流干部要敬业还要会想办法,除了勤奋努力,工作上你得想办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按时保质完成目标。二流干部,能够严格执行,但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三流干部只是找借口,一次完不成,我给你机会;两次完不成,降薪降级,严厉警告;三次还完不成,调走或者下岗,我坚决不用!”岳主任说。
点评:如此分法,是对头的;如此用人和奖惩,也是对头的。各位,向人家学习吧……
三、怎样确定一个干部是一流还是二流呢?
“分两个部分:一是看业绩,我们每个月都有绩效考核,到年底算总账;二是看群众基础,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车间所有员工对干部进行打分。第一部分是客观事实,没啥说的;但第二部分是主观评价,我需要慎重对待。”岳主任解释道。
“我原来在政府机关工作过,民主评议这东西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群众基础对一个干部开展工作至关重要。但评议结果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成为绝对的评价依据。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干部评议得分全是优秀、在90分以上,说明他有老好人思想,不适合当管理者;如果评议结果太差、70分以下,说明综合能力差、不得人心,自然当不下去;最好的人选是在中间、70-90分,这是我要重点提拔和培养的干部!”
点评:精彩,典型的中国特色,折射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的光芒。长期扎根基层,成长在基层,对社情民意吃得透,对制度设计的缺陷也了然于心,娴熟运用,堪称我党精英。这样的好干部,政治上信得过,业务上吃得透,作风上过得硬,要是能多一些就好了……
四、考核与评估的诀窍
“我坚决推行末位淘汰制,班组大比武,每月进行排名。具体做法是:每一个同等工段都安排3个班组,工段长每天给各个班组制定生产计划,并在当天按照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时、产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等)进行打分。每月综合所有得分,将3个班组进行排名:第一名奖励,第二名不奖励也不处罚,第三名罚款。”
据岳主任介绍,这样强制排名之后,三个班组争先恐后、互相比拼,使得每个工段在技术进步和生产高效方面都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所有干部实行强制的末位淘汰制,比如一个班组长,如果年底统计共计6次以上排名倒数第一,对不起,你必须下岗!新的班组长,由班组成员推选产生,也鼓励毛遂自荐;原先的班组长自动降为普通员工,但仍可按照程序重新申请成为班组长——这样能上能下,靠能力和业绩吃饭,让绝大多数员工感受到了公平!”
点评:按需设岗、双向选择、绩效考核、能上能下,在这里运用和体现得淋漓尽致。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要表达和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公平、公正、公开,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动业绩分配。
记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看来此话不假!既然是实践的艺术,真正的管理大师便只可能出现在实实在在的管理现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生产车间和几个人的班组!
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每次咨询工作中,我就特别注意向这些业绩优秀的中基层管理人员请教,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但我发现,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尤其遗憾的是他们还没有引起管理学者、企业家们和相关学者的足够重视……
点评:在现代院所制度的框架下,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的驱动和引领下,在加工所,我们就是要形成那么一种制度、习惯、文化和氛围,就是要善于培育、发现、提携类似于岳主任这样的管理精英、青年英才,造福于人民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