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记得不日前与几位好友小聚,席间一好友酒杯中大麦酿制的啤酒一直都未见减少,其他好友不禁唏嘘责问为何不见喝酒。该友“嫣然”笑过,使出其惯用的冷幽默,说道“大麦太贵,得省着点儿喝”。其余皆“喷饭”之余而倍感温馨,为其多年不见还是如故,也为被其唤回的那段同窗记忆。诚然,这只是这位好友的一句玩笑话,但试想这样的一句玩笑变成了事实,而且是普遍的事实——吃的喝的,吾辈只能“浅尝辄止”,那么生活该是怎样,世界该是怎样,人类也又会是怎样?
《粮食战争》一书告诉我们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杞人忧天,粮食危机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他也的的确确关乎一个民族的兴亡和人类去向何方。
在此我将读过《粮食战争》后的一些感想与各位看官分享——
粮食危机——一个不得不严正重视的问题
“这是一个危机重重的时代”——《粮食战争》的开篇第一言,就使我产生了共鸣。
的确,当今繁华世界的背后处处潜藏着危机。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感受到的环境危机、气候危机,但“有政府给我们做后台”,我们还有勇气挺起脊梁去迎接新的生活;次贷危机差点儿冲垮整个世界经济,紧缩钱袋的“老外”也都快挺过来了,我们更是“风景这边独好”;能源危机带来了世界局部长期的战争和动乱,却也引领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让世界在浑浊之后还有“绿色”的期许;然而这接踵而至的粮食危机只恐怕是最要紧,也是最“要命”的了。
因为对国家而言,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当下石油和粮食已成为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战略资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 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 就控制了人类”,这是站在经济战略高度对现代粮食危机所能带来后果的推断。当今世界正是处在农业、工业、金融业的三元新格局下,在我们的身边无不充斥着一场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和对抗,虽然看不见战场却足以让整个世界时刻动荡。
民以食为天,对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而言,粮食始终是作为我们的第一生活必需品,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健康。也许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前景,对粮食的过度担心是在杞人忧天。然而我们坐下来静静想一想,我们关注粮食问题,是因为它关乎老百姓的肚皮,这是民生的头等大事,但是仅仅吃饱就满足了吗?在现代社会,与食物有关的疾病数不胜数。然而在吃什么的问题上,我们真的能够做出独立的选择吗?
粮食战争本就是一场复杂的战争,其本质也不单纯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作用的结果。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如坐针毡,倍感危急!
粮价上涨——一场“无声的海啸”
粮食战争已经打响,告别了廉价粮的时代,我们正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粮价飞涨。2007年小麦、玉米、大豆的全球涨价狂潮还未平息,2008年东南亚的稻米价格也在一个月内连涨3倍。一组组的数据在告诉我们,粮价的飞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困扰仍在继续。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粮价的节节攀升,谁又是这粮价飙升背后的那双推手。
从《粮食战争》中我们能够知道,现在的粮食危机,就是一场富国通过不合理的“国际规则”,向穷国转嫁经济危机的财富掠夺。它不是流血的战争,但结果可能比流血更残酷。强权政治寡头利用粮食,将粮食作为一种新的赚钱机器和重新划分世界的地缘政治武器。为圈钱,推动粮价上涨是必然的,由此催生的粮食危机不过是其扩张的必然结果。
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陷入饥饿。
粮食—政客眼中不可多得的“利器”
粮食这把利器是一柄“双刃剑”。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品。粮食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在中国,早已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哲学,更有明成祖朱元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以及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哲学。在改革开放时代,“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以及“无农不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公共物品性质认同,也早已经达成了共识,粮食是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缺粮者会穷尽一切办法,绞尽脑汁去获得粮食。而这一些国家的缺粮就使得另一些个国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力量,他们对广大的缺粮者实际上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见粮食是悬在缺粮者头上,却握在对手手里的一把利剑。
《粮食战争》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管仲三策粮食战略兴齐的历史典故。通过这个典故我们见识了粮食战略的威力。然而,倘若这样一个比之“核武器”也毫不逊色的战略资源握在了当今强权政治的手里,我们又该如何。当年“春秋第一相”管仲的服帛降鲁梁,两千年后斗转星移,玩这种粮食策略的变成了强权政治的代表,分析一下其运作步骤,无非有三。
第一步:先大量购入低端工业产品,诱使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忙于生产衣服、鞋子、电视,为其“织绨”。同时廉价出口粮食把其农业挤垮。
第二步:等激烈竞争使得工业品越来越便宜后,就开始减少农作物出口,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从而打击其他国家的经济。
第三步:生产出来的粮食不能浪费,于是“能源自足”成为最好的借口。诸如声称要通过玉米生产乙醇来实现能源独立,这不就是富人的汽车吃掉了穷人的面包嘛!
毋庸置疑,我们要免受粮食利刃的威胁,我们就要保障我们自身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在我国——虽无近忧却有远虑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前看似只需要我们自给自足的粮食,已经受到了国际众多因素的牵制。然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鉴于我国未来的人口增长以及人均消费增长趋势,中国粮食总产必须保持年均1%的增幅,才能满足需要。我们从长计议,2003年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一度下滑到14.91亿亩;随着税费政策的调整以及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008年,虽然播种面积回升到了15.9亿亩,但仍然远低于1998年17亿亩的播种面积。实际上,一直到200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才回到1998年的水平线上。这种长达十年的波动,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粮食总产徘徊不前的同时,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近年来却持续增长。1990年至1992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还在740斤以下;1993年至2002年,即便人均收入增长很快,但是粮食消费还是稳定在750斤左右。但之后,人均粮食消费却进入一个持续增长通道。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达到了761.3斤、764.1斤、768斤、772.5斤、776.1斤。
数据表明,这种增长,既有收入增长导致的必然性增长,也有一些不合理的消费增长。由此导致的局面是,中国已经连续八年出现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目前,中国主要是通过进口一些大豆,以及使用库存,来弥补这一缺口。由于中国人口仍在持续增长,人均粮食消费增长趋势也难以逆转,中国必须保持粮食总产年均1%的增长幅度,才能确保粮食安全。粮食专家提醒,粮食安全不是战略问题,也不是行业问题,而是生存问题,不可懈怠。
中国粮食安全虽无近忧却有远虑,需要未雨绸缪,我们需要全面布局,“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于保护耕地必要性阐述。不容忽视,我国有着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人口群体,世界上所有的商品粮食加起来,都不够中国人吃的,中国人若想自己养活自己,就要做到自给自足,粮食安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出台一些护农惠农的政策,对粮食及相关农副产品设定最低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农民可以卖给国家;高于这个价格,农民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这样,农民的风险被降到最小而收益得到了保障,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击那些利用虚假信息欺骗农民,力压粮食及农副产品收购价,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的不法商贩。加快农业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其顺应市场,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厂家减税的方式,压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并建立起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运用商业化的保险网络,分担农民的风险。
这就是我读《粮食战争》一书后的体会中的一些,我想看过此书的人,不论对其所要反映的粮食危机认知程度不论深浅,我想有一个是大家所公认的——爱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老祖宗的话总是有道理的,如今节约粮食,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诚然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