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冥想中保持沉静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文化广场» 读  书

在冥想中保持沉静

【字体:
  《不抱怨的世界》放到我的书架上已经一年了,翻了两下,但是一直没有时间读。我在这次的读书名单里发现了有这本书,于是决定选它写读后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它就成了我的床头书和坐车读物。“不抱怨的世界”,当时正是这个标题吸引了我买下它,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抱怨,而我就是个爱抱怨的人,知道这样不好,但却控制不了自己,也许在这本书里能找到答案?正是抱着这样的希望,我开始阅读。通读全书,掩卷回味,这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改变了我看问题的角度和对人生的态度。
  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本书的前言交代了作者发起不抱怨运动的缘由和经过。运动的内容是将紫手环戴在一只手上,再换到另一只手上,如此交替更换,直到达成21天不抱怨、不批评、不讲闲话的目标为止。开始这个运动只是他在自己教会里试行,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影响全世界的一场运动。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无意识的无能;第二部分:有意识的无能;第三部分:有意识的有能;第四部分:无意识的有能。这也是本书作者认为养成不抱怨能力的四个阶段。书中作者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种种鲜活实例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实践不抱怨活动后发给他的分享信,说明了抱怨的破坏力,并激励人们克服抱怨,改变人生。在每一章的中间和最后还将本章中的精彩语句列出,分为“不抱怨观念”及“不抱怨行动”。本书虽然是励志书籍,但是没有大篇生硬的说教,而是完全用生动的实例串联,使作者的观点真实可信,让读者对书中的观点感到非常亲切和易于接受。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确实像作者写的那样心理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不觉得自己在抱怨
  在我戴了紫手环后,才发现自己几乎开口就是抱怨话。而看过书才意识到,原来抱怨虽然只是一个词,但是抱怨的原因却有很多,常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我会抱怨生活上和工作上怎么不顺心,而且这也常常是我和某几个要好同事在一起时打破沉默的话头。看过书后我才意识到,这样做实际对事件毫无帮助而且不小心还会卷入“看谁最能抱怨,谁最可怜”的比赛中。但是之前我并没有觉得这是问题,抱怨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表达方式。书中的一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抱怨就好像口臭。 非常形象的反应了那些不自觉开始抱怨的人的情况,就像口臭一样,当别人抱怨时我们就会觉查,但是自己抱怨的时候却可以充耳不闻。
  身残志坚,乐观面对人生的例子屡见不鲜,这足以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事是不值得我们去抱怨的,和很多残疾人比起来,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和失去家人的人比起来,我们有爱我们关心我们的家人,和战火中的难民比起来,我们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抱怨的心,积极乐观的面对每一天。
  有意识的无能
  有意识的无能就是自己意识到自己经常在抱怨,并对周围的抱怨变的敏感。
  在阅读这一章时我最深的体会是书中的一句话:“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在家里,我父母都曾经找我抱怨过彼此,他们对彼此处理问题的方式不满,都找我来说,希望我同意他们的观点。然后我意识到这不是健康的沟通,而且我真的像书中写的那样,当他们和我抱怨时,我不自觉的加入了比谁抱怨的更夸张的氛围中,而这样在背后抱怨别人让我有罪恶感,并且我们完全没有提到如何改进现状。于是我分别和他们说,他们应该把彼此的想法和对方说出来,寻求改进,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抱怨上,如果和我说,解决问题的效率就很低了。那之后我发现,我让家里的氛围改变了,父母意识到彼此沟通的必要性,而且他们也意识到要关注事物的积极面,控制抱怨。对此我很开心,这本书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我的生活和周围的人。
  这章还有一句箴言“如果你要其他人改变,自己就必须先开始改变。领袖要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这句话提醒我,不要总看到别人做的不对,而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当你说别人成天在抱怨时,你同时也犯了抱怨的错。
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不是打压,而要疏解。肯定自己和别人的人生景况,不要总认为自己生活上哪里都有问题,就像打针时,你越紧张、关注它,越会觉得痛。在意识到自己有抱怨的问题后,威尔牧师又在书中指出“很多时候,我们是想以大嗓门、抱怨和批评他人来弥补自己的不安。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我们应该 “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通过进一步的阅读,我了解到很多时候人们抱怨的背后其实是一颗没有安全感的心。“抱怨经常是一种让自己受到注意的方式。每一个人都想要被认可,经常抱怨的人之所以想要引人注意,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低落。”因此当我在面对周围的抱怨时,要能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看,不要让自己陷入负面的情绪太久,应该意识到,抱怨属于低能量层次的对话,而你应该做的不是反过来攻击彼此,而是要唤求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表达。迈向进步的第一步就是不满,但只停留在不满的阶段就永远无法前进。书中举出了约翰. 肯尼迪的话:“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况,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目前来讲,我还处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但是,看完了这一章,我有种跃跃欲试的期待,觉得自己掌握了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钥匙,我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许,不需要抱怨。在和人交谈的时候,只谈我的期望,谈论解决方案,这可以让事情向期许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进入相互指责的战争。 当抱怨成为我们不自觉的习惯,我们还是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记得在开口前深呼吸,说话时小心遣词用句,如果说不出建设性的话,不如沉默是金。
  书中另外一个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威尔牧师认为:“注意会驱动行为。”“每个人共有的头号需要,就是获得认可、受到重视,能感觉到自身的重要。即使我们天性内向,也还是需要他人的注意,特别是我们视之为重要的人。即使这种注意是负面的,像是批评,我们也会重复同样的行为,以获得自己心中渴求的注意。”;“每个人创造自己生活的力量都非常可观,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的言语会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和他的行为有着什么期望。如果言语中带有批评,他的行为就会如实地反映我们所批判的内容。”;“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人们对于欣赏的回应,要远比对批评的回应更为强烈。欣赏能激励人们表现优越,以获得更多赏识;批评则使人耗损,当我们贬低别人时,其实也是在默许此人往后依然故我。”
  当我看到这些话时,第一反应是:太夸张了吧?但是仔细想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以及我对别人抱怨后对方的反应,其实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希望自己能对别人起到正面的作用,用温和的态度对人,而不要稍有不顺就对谁都没有好脸色,把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别人。在职场中这样的态度尤其糟糕,因为这样的负面表现将成为别人判断你的依据,如果总是控制不好情绪,不能客观的完成工作,会给别人不专业、不可靠、无法沟通、无法信任的印象,进而疏远你,不与你合作。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你的态度会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而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又会反过来影响你自己的行为。
无意识的有能
  这一章,也就是在展示不抱怨的人生状态和感悟,虽然我没有进步到这一阶段,但是这章的很多例子,还是给了我很大启发:书中举了一个乐观的公司接待的例子,她的乐观积极影响了周围的人,最后被另一个公司高薪挖角“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你的积极天性将激励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则具有黄金般的贵重的身价。不吝赞美、衷心喜悦,愿意为任何人做任何事。”“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我们都希望身边围绕着能让每一天都不同凡响的人们,而这些人也最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晋升。”
  在这一章,有很多激励人的例子和语句,鼓励我,指导我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获,远胜过自己梦想所及。”
  如何确认自己是在陈述还是抱怨呢?“在处理某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是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向可以帮助你改善处境的人提出意见,就不是抱怨;但如果你是对着自己或其他无关之人,责难或悲叹当前的状况,那就是抱怨。而抱怨将会招引更多你不想面对的结果。”
  虽然现在我还没有成功达到21天不抱怨的目标,但是我会继续努力的,因为我希望自己可以达到威尔牧师书中展示的那个“不抱怨的世界”。“被新观念拓展过的心灵,绝不会再缩减为原本的规模,你已经成功了。”希望那一天早日到来。我决定开始改善自己的人生,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向周围传播。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励志书,希望有机会大家都可以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