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曹卫东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1-09-0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实施已经两年多了。两年多的时间里,项目各参加单位努力工作,在示范推广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相关研究也全面展开,各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
一些作物,可以利用其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绿色体,直接或间接翻压到土壤中作肥料;或者是通过它们与主作物的间套轮作,起到促进主作物生长、改善土壤性状等作用。这些作物称为绿肥作物,其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绿肥的作用,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可以说,绿肥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体,是农业生产消耗和保护的纽带。绿肥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大家最关注的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食品健康问题,绿肥在其中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肥作物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十点:能提供作物养分,提高粮食产量;是合理用地养地的重要措施;能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是轮作倒茬的重要措施;能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可提供大量饲草;可减少养分流失,改善水体环境;有显着的节能减耗作用;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有直接经济效益。
这些作用,需要大量的科研数据去支撑、去说明。为此,不仅要研究绿肥对环境的影响、对养分平衡的影响、对主栽作物的影响,也要研究绿肥的品种资源问题及绿肥的宏观发展战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成绿肥的各种应用技术模式;同时,还需要更深层次地研究阐释绿肥在现代农业中的培肥机制、对碳氮循环的贡献机理等。
虽然绿肥的种植利用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在中国,绿肥的利用从来都是见缝插针式地通过间套轮作来实现的,并不存在和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相反,中国每年都有约7亿亩(1公顷=15亩,全书同)土地处于季节性闲置状态,这些土地为发展绿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长期的实践证明,绿肥的应用对于粮食等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现代农业对于环境及农产品安全的需求日益迫切,绿肥的应用是必然趋势。但是,绿肥的种植利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处于十分萧条的状态,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应有作用,保护传统的民族瑰宝,建设绿肥科研推广人才队伍,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于2008年启动了“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
为了检验绿肥行业专项的执行情况,锻炼和培养人才,2010年4月26~28日,项目组召开了“绿肥行业专项首届学术交流会”,与会代表近百人。会议收到论文39篇,覆盖了绿肥宏观战略、品种资源、肥料替代、腐解规律、技术集成、环境效应等诸多方面。这些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绿肥相关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为了向全社会介绍绿肥的研究情况,展示绿肥研究的最新动态,项目组决定将这些论文集结出版。在交流会会议论文的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邀请有关作者撰写了部分论文。此后,项目组组织有关专家对论文进行了仔细审阅,同时返回作者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修订,最后将其中的47篇论文集结成本书。
从这些论文中,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年轻的绿肥工作者的茁壮成长和知名专家们的无私奉献。此次论文的第一作者一半以上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在绿肥行业专项中承担了重要任务。他们克服各种困难,走到绿肥科研最前线,为绿肥专项的顺利实施付出了辛勤劳动。他们是幸运的,由于当前农业科研的大好形势,他们才得以有机会施展才华!我们相当一部分课题主持人,有的在背后默默支持年轻人的成长,有的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亲自提交论文,给年轻人树立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榜样。也正是有了这些前辈们无私的教诲和帮助,才能使我们的年轻“绿肥人”快速健康成长!从此次的论文整理中,我们看到了年轻绿肥队伍的活力,无疑将会给绿肥事业带来勃勃生机,给绿肥工作走向辉煌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绿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书收录论文涵盖了绿肥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绿肥适宜品种筛选、绿肥的养分替代效果、绿肥提升肥力效果、绿肥自身养分累积及释放规律、绿肥模式评价、绿肥的环境效应评价、绿肥作用机制、绿肥品种资源及自身高产栽培、绿肥专性根瘤菌、绿肥发展战略、绿肥综合利用等。这些研究,也验证了绿肥不仅是当今倡导低碳农业的重要技术环节,同时具有自成体系的鲜明学科特征。绿肥首先是一大类作物,然后是如何为现代农业服务,因此,绿肥的研究必然涵盖了品种资源选择、合理种植制度确立、对主栽作物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碳氮循环的贡献等。
在文章汇编中,曾木祥老师对每篇稿件都进行了精心阅读和修改,刘佳同志也在稿件整理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文集中,不少论文全文或部分在有关期刊已发表或录用,文中已经做了标注,对这些期刊表示感谢。最后,要特别感谢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项目对本书的资助,感谢各级和各有关单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绿肥事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