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黄德林 安岩 着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1-09-02
早在2001年,为了适应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需求,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2002~2008年发展规划,规划制定了到2008年,农产品经销公司经由率达到30%~40%,批发市场经由率60%~70%;连锁超市、社区菜市场、无店铺销售的销售比重达到90%以上,早市、集贸市场的销售比重降到10%以下。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两个步骤进行,第一阶段(2002~2005年),发展8~10个农产品经销公司和若干农产品流通公司;建成20~30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基本完成规划确定的9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环内现有批发市场的改造和调整;规范和提高现有社区菜市场,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的社区生鲜超市。第二阶段(2006~2008年)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生产和交易信息联网管理。基本建成由现代化的新兴流通渠道与规范化的传统流通渠道共同承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北京市初步完成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已经初具规模和进行着有效运转。然而,在这滚滚洪流的农产品流通中,北京市郊区农产品流通状况和特征如何,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自2003年,北京市政府实施了“221行动计划”。该行动主要内容是:“摸清两张底牌,搞好两个支撑,搭建一个平台”。“两张底牌”是摸清首都农产品市场需求底牌和郊区农业资源与区域布局底牌;“两个支撑”是建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和资金支撑体系;“一个平台”是搭建农业综合信息平台,为农民、市民和经营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从2004年起,北京市“221”工程办公室、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城乡信息中心和农业科学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北京市场的农产品来源、郊区优势农产品现状、北京城市农产品消费总量和居民农产品消费偏好、如何引导郊区农民顺利进入北京农产品销售市场研究,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221行动计划”系列调研,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机制研究圆满完成了北京市农产品生产、需求、流通调查研究,回答了长期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始终承担这些研究的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经过辛勤的劳动,终于完成了以北京市为蓝本的农产品流通研究。这是迄今为止研究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最为详细的一本着作。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作者的重点是研究北京市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但是作为实证研究,作者为丰富农产品流通研究内容,在第一章节中借鉴了马克思等西方市场流通理论,构建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从初级形式到高级形式发展过程的理论路径,为北京市农产品流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用部分章节阐述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高级形式,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借鉴研究很有意义。在主题研究中,作者从统计数据测算和调查样本现实数据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北京市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和需求,从数据支持方面印证了北京市农业少数不等于小数,隐性价值显现化,农业环境优势得天独厚的判断。其中北京市农产品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实证研究对北京市农业发展很有指导意义。
本书第二部分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这是本研究的精华。在方法上,以调查研究的方式,针对北京市11个区县、55个乡镇进行了针对北京农产品生产主体及其流通方式、北京市农产品的流通主体、北京市农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北京市农产品流通的体系及其机制、北京市郊区农产品流通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了研究。
在结论上,作者首先阐述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主体与环节。即生产主体、流通主体和市场主体,生产主体包括农户、专业户、农业标准化基地、农业企业生产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并认为北京市郊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流通主体除专业的流通商外,郊区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市场主体,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符合北京市农产品的流通特性。
作者认为,北京市郊区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流通环节内容相当丰富,包含六方面的内容:第一,自产自销,是农户和专业农产品的营销方式。第二,直销,是农民协会组织、农业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龙头企业的流通模式。第三,代理,是农业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标准化基地的销售方式。第四,自营,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企业,农民合作社和标准化基地在农产品销地市场通过建立自己的营业网点而进行的农产品流通活动。第五,物流配送,是农民专业组织、农民协会、农业生产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的农产品流通方式。第六,贩运,是北京市农产品流通贩运商的流通方式。
明确了北京市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与环节后,作者针对北京市农村农户、专业户、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业加工企业、北京市农业物流配送企业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基本情况,从生产能力、主要生产与经营、商品率、主要农产品流向、农产品流通方式、农产品分销给北京市客户的类型和比重以及市场需求的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特征研究,这些结论对于了解北京市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主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北京市农产品的流通主体,作者从北京市农产品流通商的基本境况、流通商贩运农产品的特性、流通商收购农产品的来源、比重及其价格等方面入手,就销地批发市场流通商收购农产品数量、比重,流通商收购的农产品在北京市的分销渠道、销售比重和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针对北京市农产品的市场主体,作者从北京市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基本状况,交易的主要产品,来自北京郊区农产品的交易比重,农产品平均交易量,市场供货状况和农产品流向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的内容非常详细,图文并茂,使读者不仅能够获得感性认知,还能从丰富的数据中获得有说服力的结论。
因此,《农产品流通研究》这部着作里凝聚了作者的知识与智慧,凝聚了作者的严谨科学作风和对探索社会科学世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数年的勤勉劳动终成一部对社会有用的着作,我们向所有参与到这项研究的学者、行政工作者、企业家、流通经纪人和农民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