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在最美的年华遇见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文化广场» 读  书

感恩,在最美的年华遇见

【字体:
  绽放的花最美,像初开的心扉;青春的女孩最美,像永不凋零的玫瑰。2010年,年轻的我进入信息所,感恩生命中的最美。

  感恩,在最美的年华深入田间。

  2010年我随情报室粮食安全课题组到云南贫困地区调研,历经三个小时飞行,四个小时大巴,两个小时面包车和一个小时徒步爬山后,我到了调研农户家中,狭小昏暗的土坯房家徒四壁,挂席为门,别无长物。但调研结束后受访的少数民族大妈一直拉着我的手,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不停的表示感谢,真诚的挽留我吃饭。望着大妈清澈见底的眼神,我被震撼了,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农民的淳朴和农业科研人员的伟大!为什么我的眼中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心系农业、农村、农民,因为我们是农科人!作为一名农业科研人员,他们那期盼、感激的眼神,提醒我时刻铭记自己“上达政策下济民生”的崇高使命和伟大责任。

  感恩,在最美的年华投身科研。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醉心事业,与家庭聚少离多,与同事朝夕相伴,与儿女的相处远远不及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信息所的蓬勃发展!导师的无私付出让我们心怀感恩,投身科研的砺炼让我们的青春无比绚烂。忘不了申请项目我们三天三夜不休不眠,忘不了确定方案我们唇枪舌战,忘不了建立模型我们无数次的试验,忘不了攻克难关我们与专家一次次促膝长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必不可少的,感谢有你,躬身示范,坚持理念,在科研的路上带我们向高峰勇攀!

  春初秋末,不论南飞还是北归,雁群朝着目标展翼翱翔,划过浩瀚长空,飞越万里关山,任凭风吹雨打,雁群都不会分散,依靠的就是卓越的团队理念。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枯竭,科研人员只有投身集体才能不断向前。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发展必定会遇到各种羁绊;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个人很容易疲倦;信息、知识、方法更新越来越快,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前沿,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在室主任的支持下,我们创建了学习小组,一起学习、无私分享,团队的协作让我们共同成长!

  感恩,在最美的年华扬帆起航。

  2011年,我有幸被派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参与项目合作,在那里,我深深感受到中国的科研机构需要联合、共享、图发展;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国际交流的重要和中国参与不足的遗憾。当听完全球农业研究与发展青年论坛(YPARD)主席的介绍,我感叹,这样好的一个平台专门服务农业青年科研人员。但当得知他们每年资助青年人员参加国际会议、申请国际项目,而中国仅仅因为没有国家办公室而从未有任何人获得资助时,我的内心不再平静。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几十万农业科研人员的农业大国,中国的青年人怎能缺席国际交流?作为受益者,我愿意用我的微薄之力帮助有志青年。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哪怕有一个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走出国门,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近年来,信息所的国际合作成果丰硕,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欧盟、英国国际发展部等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信息所派出人员逐渐增多,层次逐步提升,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科研人员视野更为开阔。与此同时,所领导日益重视年轻人的发展,从入职之初的青年人员座谈会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到项目申请向年轻人倾斜,从鼓励年轻人参与项目,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功主持自然基金、软课题项目,信息所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国际化舞台。未来信息所的蓬勃发展需要这些有理想、有信念、有活力的年轻人,建设学习型研究所,开拓新领域、创新新方法,挥洒青春,把握机遇,扬帆起航!

  韶华易逝,光阴荏苒,回首过去的三年,收获多多,幸福满满。我骄傲,中国越来越强大,七亿八亿农民给我坚持奋斗的信念;我庆幸,农科院向国际一流院所迈进,而我就工作在这一国家的智囊团;我感恩,在信息所经历的一切是我青春最美的遇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