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抗生素会影响人体健康么?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作者:佟建明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2
饲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一种应用方式,是指那些无需兽医处方、以低剂量在饲料中长期添加的抗生素。由于对畜禽具有明显的预防疾病、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饲用抗生素被推广使用,到了80年代,这类抗生素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自从抗生素被发现和使用以来,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就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范围的扩大,近年来,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耐药菌株的数量显着增加,依赖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往往难以治愈,从而导致在畜牧业上广泛使用的饲用抗生素也受到了空前关注。
大家关注的饲用抗生素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二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
首先,残留不会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原因在于饲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都很小,一般在2mg/kg~200mg/kg范围之内;而且目前所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具有肠道不吸收的特点,即便是容易吸收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量也很小。比如,当饲料中添加金霉素200 mg/kg时,在鸡肉和肝脏中检测不到有残留;当添加到2000mg/kg(生产上使用剂量的10倍)时,在鸡肉中金霉素的含量也仅为50~160μg/kg。而且,兽医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都不会长期在细胞内蓄积,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也不会对人体或动物机体产生毒性,微量和短时间残留更不会产生毒性;因此,消费者不必担心抗生素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危害。
再说耐药性问题,耐药性的产生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菌株突变并大量繁殖导致耐药性增加,二是耐药菌株通过基因转移传播给周围的细菌。在学术界,对饲用抗生素是否造成严重耐药性一直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来源于饲用抗生素,也有反对意见认为其原因主要来源于治疗用抗生素,目前尚无定论。
鉴于饲用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通过立法形式禁止饲用抗生素。
1986年,瑞典开始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是国际上最早提出禁止饲用抗生素的国家。欧盟于1998年提出禁止使用部分饲用抗生素;2006年开始禁止使用除抗球虫和组织鞭毛虫以外的其它饲用抗生素;2012年开始禁止所有饲用抗生素。2010年,美国FDA曾呼吁养殖业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2013年,公布了一份行业指导性文件,计划从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全面禁止饲用抗生素。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外,还有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也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类似的管理措施。
目前,针对这些禁用措施对预防耐药细菌产生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对瑞典禁止饲用抗生素的结果进行的调查分析表明,在1986年至1996年禁用饲用抗生素的十年间,治疗性抗生素用量增加,抗生素的总用量并未减少,说明禁止饲用抗生素有可能仅仅是改变了抗生素的使用方式而已,并未解决实质问题。
不论是治疗用抗生素还是饲用抗生素,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从保证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饲用抗生素被禁止是今后的趋势。然而,如何禁止饲用抗生素,以及如何解决禁用后所带来畜牧业的一系列新问题,尚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有效替代技术的支撑。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从畜牧专用抗生素新产品开发到作用机制研究,对饲用抗生素开展了系统研究工作。特别是饲用抗生素的免疫屏障促生长机制的提出,为后来乃至今后研究开发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和产品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国内外有关专家正在从功能性植物提取物和有益微生物研究入手,开发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和产品。
只有成功开发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技术才能真正解决饲用抗生素的安全问题。
(作者系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佟建明 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