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土壤肥料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杨炎生,谢为民,侯向阳,徐明岗,彭廷柏,信乃诠,朱钟麟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通过系统的试验观测,揭示了南方水土流失规律,证实经营方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提出红壤丘陵区允许侵蚀量应在200~300t/km2·a,允许径流系数应在0.1~0.2之间,建立了一批水、土、生物资源互利型生态模式。
  (2)系统阐明了南方季节性干旱发生规律与成因,提出了陆面拦截、塘库调蓄、开沟覆盖与草带相结合拦蓄、等高植被保水和坡地节水坑等调控水资源及抵御旱涝灾害的对策。
  (3)探明南方中低产田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贫瘠缺素、多水渍潜和土壤化学退化,研究提出南方中低产田有效磷的退化机理,首次发现红壤类土壤镁素缺乏,提出了红壤镁肥有效的土壤临界指标;观测到针叶纯林可能引起土壤加速酸化。
  (4)针对南方不同类型区的特点,引进和筛选了一批动、植物优良品种,研究提出了农、林、牧、渔新型实用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采用先进实用技术同时与企业联合,从提高产后加工、贮存、包装与市场营销等过程的技术含量人手,开发出技术型主导产业,建立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技术高效型”农业企业。
  (5)在“八五”建立各类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组装配套,促进农业生产由农田种植型向农林牧渔复合型和非农产业型演化,建成和发展了8个显示度较高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优化模式。
  (6)应用遥感和GIS技术编制了1/800万的红壤地区土壤侵蚀退化分区图,研制出区域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辅助决策系统,在农业智能决策系统支持下提出南方饲料资源与粮食发展战略。
  该课题共设置11个试验区和2个共性专题进行联合攻关,多学科交叉与高度综合并且紧密联系生产实践是其鲜明特色,5年累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57项,推广良种231个,推广面积达4 608万亩,增产粮食8.3亿公斤,取得综合经济效益61.75亿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