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水田三熟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赵合句,马志勇,杨经泽,李志华,陈秀芳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在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稻后种油菜,存在季节迟、土质差、肥分少、产量低等问题。针对—亡述问题,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水田三熟油菜的生育规律,总结出油菜年前生长量与年后产量有极显着相关的冬发高产理论。
(1)油菜“冬发”是高产的途径。油莱5—6叶越冬的称为“冬养”,7~8叶的称谓“冬壮”,9~10叶的称谓“冬发”。该项目研究总结出油菜冬发(十叶苗越冬)是高产的途径。
(2)研究总结出“大壮苗”移栽是三熟泊菜高产的关键措施。三熟油菜(双季稻后种油菜)环境条件不良:①季节迟;②土质差;③肥分少。这种条件反映到油莱生育上则是苗期生长慢,冬季个子小,年后产量低。研究表明,大壮苗移栽能使三熟油菜苗期生长快,冬季个子大,年后产量高。
研究苗床幼苗的生长规律表明,幼苗5叶期以前生长缓慢,5叶期后生长加快,5叶期是幼苗生长加快的转折期,这为培育大壮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比较表明,7叶苗比5叶苗个体重量大3倍,这是大壮苗增产的基础。又油莱栽后成活过程是先发新根,再长新叶,发根需要养分,首先靠苗子自身供给,而大壮苗的养分含量多,故发根快,成活生长快,结果比弱小苗增产44.6%~54.4%。
此外,改过去甘蓝型油菜中熟品种9月下旬育苗为9月中旬育苗,改过去11月上、中旬移栽为10月下旬移栽,改过去重施年后肥为重施年前肥等,对促进油莱冬发高产亦收到了显着效果。
该项目主要应用于中游地区,但对期电地区亦有借鉴作用。1980年该项目列为农业部全国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随即组织“长江中游油菜高产技术协作区”,1981年度参加协作的有鄂、皖、赣三省4个地区(片)油菜面积18.8万公顷。1982年协作区扩大到4个省(加湖南)7个地区(片),油菜面积48万公顷。
此外,在湖北、湖南省及江西、安徽、贵州、浙江、陕西、河南等部分地区也推广了该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