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鲢鳙鲂鱼受精生物学的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水产学院,农业科学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王瑞霞,傅仓生,李振兰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研究用电子超显微学技术和电子超显微技术与光学显微技术相结合,所得的大量图像证实了几种家鱼授精两秒开始入卵,30秒左右精孑L管全被堵塞,电镜观察发现此刻卵球表面的精子已解体失去受精能力,故对鱼进行人工授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因精子入水寿命极短,人工授精必须用本法操作要迅速;②精卵拌和时间不应超过30秒,以避免卵球因相互碰撞受伤而引起败育;③精液要充足,组配雄鱼要稍多些,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子提高受精率。
该项研究用电子超显微技术和光镜显微与电子显微技术相结合的独创新技术从卵球的发生上揭示了精孔细胞的生理机能及其与受精的关系,大量图像证实离巢后的成熟卵,精孔细胞退化,精子直接由受精孔进入卵内,否定了前人(朱洗教授等)关于精于人卵必经精孔细胞及其细胞核的论述,解决了诸学者对该论述的长期争议,使该项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大量图像显示家养鱼类的成熟卵球均被密布小微孔(直径0.5微米)的卵膜所包围,此孔为卵膜中辐射排列的小微管向外的开孔,它们是胎发育时气体交换的通路;在动物极的卵膜上有一直径为3~4.5微米的6受精孔—精子人卵的惟一通路,该观察结果不仅填补了我国鱼类卵球超微细胞学的空白,并弄清了单精受精鱼类防止多精人卵的机制,为鱼类受精机理与受精生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