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遗传操作新技术——授粉后外源DNA(基因)导入植物的生物工程育种技术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科学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周光宇,黄骏麒,段晓岚,翁坚,龚蓁蓁,陈善葆,钱思颖,杨晚霞,曾以申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前期基因工程在文献中出现之后。为解决植物基因转移的问题,研究了我国米丘林学派工作者广泛进行的、但在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远缘杂交育种现象,从分子生物学观点提出了DNA片段杂交假说,并由此设计了授粉后外源DNA(基因)导入植物的花粉管通道技术。应用供体总DNA片段和基因重组分子转化整体植株的种胚细胞,获得成功,从而在确立了DNA片段杂交育种理论的同时,取得了稻、麦、棉、大豆等优质高产和抗病的稳定遗传后代。在国际—亡首创了植物分子育种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植物授粉后,珠孔至胚囊的部分球心细胞退化形成的花粉管通道,使外源DNA(基因)得以渗入胚囊,转化种胚细胞。该技术已应用单基因重组分子进行了验证,适用于单、双子叶植物的育种,对大花多胚植物的更为简便适用,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并发表有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的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