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和小麦品种抗叶锈性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农业科学植保所,河南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黑龙江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山东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山西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 主要完成人员:王焕如,汪可宁,何家泌,张景春,刘泉姣,李艳芳,朱之育,汪宜萱,袁景顺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由农业部科技司组织国内研究小麦叶锈病的8个主要单位组成协作组,针对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叶锈病进行了10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1)首次建立了一套适于我国用的鉴定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结束了过去沿用国际鉴别寄主的传统方法。为我国研究小麦叶锈菌生理分化、小种变异和小种鉴定奠定了基础。
(2)1974—1983年十年中鉴定了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 945份小麦叶锈菌标样,首次对我国的小麦叶锈菌小种统一编号、命名和进行系统分析,共鉴定出44个生理小种。有lo个为优势小种,其中洛大林10号小种对洛夫林lo号抗源具有致病力并逐年上升,为小麦生产中防锈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
(3)10年中对来自全国的小麦品种(系)和重要育种材料进行了抗叶锈性测定。从22 780份材料中筛选出5725份免疫和高抗材料,其中有80—5072、78—4020、NS—2574等,为小麦抗锈育种打下了物质基础。同时各省农业厅根据上述信息,结合小麦农艺性状压缩感锈品种,推广抗锈良种.据估计获利达 17亿元,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4)采用新兴学科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杂交根据侵染型推导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和当前小麦叶锈菌优势培养物的毒性基因,为抗叶锈育种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遗传学基础。
(5)理论研究方面证实叶锈菌同一小种内存在致病的异质性,应用毒力频率法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相互关系,提出联合抗锈性为品种合理化布局提供科学数据,为进一步研究锈病建立群体观点、生理观点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