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研究及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学
  • 主要完成人员:方中达,许志刚,伍尚忠,过崇俭,徐羡明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在1975—1980年间,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分别测试了国内务稻区487个菌株的致病性分化,根据在鉴别品种上的反应差异划分为4~5个菌系群。
  1983—1988年中,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农业科学作物所组成全国菌系研究协作组,制订统一的试验方案,在分片取样测试、集中联合鉴定的基础上,在南京联合鉴别。方法:1988年根据在5个最基本的鉴别品种(tR26、Javal4、南粳15、Tetep、金刚30)上的反应差异,将我国的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分为7个型,其反应模式分别为:Ⅰ,RRRRS; Ⅱ,RRRSS;Ⅲ,RRSSS;Ⅳ,RSSSS;Ⅴ,SRRSS;Ⅵ,RRSRS;Ⅶ,RSSRS。
  从全国范围内看,Ⅰ,Ⅱ,Ⅳ型为优势种群,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北方粳稻区,以Ⅱ型和Ⅰ型为多;南方籼稻区,以Ⅳ型菌为主;但长江流域,则Ⅱ型和Ⅳ型均较多,Ⅴ型菌只在广东和福建省有零星分布,频率极低。
  该研究的初步成果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在我国南方、长江流域主要产稻省、区得到推广应用。为我国白叶枯病致病型监察、筛选种质资源和选配抗性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已应用于育种实践,选育出扬稻1号等多个高产抗病品种,推广面积达66.7万公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