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俞永明,虞富莲,李名君,束际林,刘维华,王海思,韩志福,钟渭基,吕文明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研究是在“六五”期间大量调查征集的基础上,首次对分布在14个省、自治区的200份资源,从农艺性状、加工品质、生物化学、解剖学、孢粉学、酶学、抗性等104项的测试指标,采用多学科重复交叉鉴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获得18 230项鉴定数据,提供并输入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质资源28份。其中有红、绿茶兼优的11份,绿茶优质的2份,红茶优质的15份,这批优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品质水平。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茶多酚超常含量(>34%)的有9份,高氨基酸(> 3.7%)的4份,高咖啡碱(>5%)的7份,高水浸出物(>48%)的11份。生产力指数>8 000的有蓝山苦茶、茴香茶。抗病虫性强的有九龙茶、易武绿芽茶等9份:抗寒性强的有杨树林茶、茗洲茶,大方贡茶等8份。在优质红茶资源中,品质有半数达到或超过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现有品种;如水浸出物达到 53.81%的文家塘大叶茶和达到50.04%的漭水大叶茶等,这对提高我国出口茶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新平蛾山白毛茶氨基酸总量高达6.5%,在茶组植物中极为罕见,可为选育高氨基酸型绿茶品种(滋味鲜爽型)提供种质。茶多酚含量高达38%以上的兴安六洞大叶茶、龙胜龙脊茶和咖啡碱含量超过5.2%的江东大叶茶、忙回大叶茶、易武绿芽茶、云龙山大叶茶等,为我国茶叶度加工提取药用有效成分提供了专用资源。在分析鉴定出高咖啡碱含量种质材料的同时,也发掘出低咖啡碱含量(<0.5%)的种质,如乳源苦茶、兴义苦茶等,这对加工天然无咖啡因茶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解剖学、孢粉学和同功酶以及萜烯指数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茶的原产地在云南,茶树在我国是以云南为中心,沿着川、鄂、皖、浙和黔、桂、粤、闽由西向东呈扇形向外传播。在本项目研究中,还首次提出香气指数和生化成分组成比值作为优质资源综合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本项目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本成果自1991年鉴定以来,我们重视和抓了成果转化工作:①建立了一批优质茶基地,截止到1994年已达14万亩;②为茶多酚提取提供优良品种原料;③为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了材料。已创经济效益近3 000万元。社会效益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