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高寒半干旱低投入区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体系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农业科学草原研究所,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李仁岗,徐长金,杨福存,张立峰,马文奇
- 起 止 时 间 :
- 获 奖 情 况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系国家“八五”早区农业科技攻关专题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发展项目。项目区代表我国北方高寒半干早农牧交错带,面积约1.5亿亩,粮草短缺,生态恶化,经济落后长期郁结,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针对高寒干旱,农牧低产,低投粗放的区域特点,首次揭示了降水,土壤水动态规律,提出了利用农田微域径流的保水少耕技术。依据土壤一肥料一作物系统N、P、C运转规律,提出低投入农田持续高效施肥理论及施肥临界值。深入揭示了作物根系发育及其与水分、肥料的互作关系,提出旱地农田“肥…根一水”系统时空配置拟合运作增产原理,多目标动态施肥模式及莜麦产量翻番技术。提出了“汕草混播”为代表的退化草场改造技术,与莜麦产量翻番技术构成农田一人工草复合型饲料生产体系,配合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季节型畜群繁饲技术创新,建成了高寒半干旱低投入区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体系,技术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莜麦产量增产95.7%~297.8%,每千克养分增产12.5~14.7千克,牧草产量提高1.5~2.9倍。1993—1995年示范推广,累计覆盖650万亩,获纯收益1.67亿元。五年发表国际、国内论文71篇,编着2部。1996年9月,国家科委批准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