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产肉性状相关重要基因发掘、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李奎,赵书红,刘榜,唐中林,樊斌,余梅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2008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2年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产肉性状基因发掘困难和可用标记缺乏等制约因素,创建了基因资源高效发掘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并开展育种应用。主要发现和发明如下:
1. 创建了高效基因资源发掘技术体系,实现了大规模发现猪产肉性状相关基因
首次提出了基于比较发育遗传学和比较转录组学发掘猪产肉性状基因资源的研究策略,创建FineQTL、DigiCGA、MiRFinder、M-GLGI等方法,建立了以高通量技术为基础的高效基因资源发掘技术体系。首次系统绘制中外猪品种28个发育时间点的骨骼肌基因和非编码RNA图谱,发现了产肉性状候选基因2036个(567个为首次报道)和非编码RNA 775个(255个为首次报道),鉴定了50个产肉性状新基因的功能。
2. 开发出10个新的产肉性状基因标记,构建了猪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改良并运用DHPLC、Sequenom和限制性酶切等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新开发出10个适用性广、高效简便、成本低廉的产肉性状基因标记。在建立单基因标记辅助选择BLUP育种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应用多重标记-性状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遗传效应优化的多基因育种模型进行遗传评估,选择有利基因型个体开展选种选配,建立了标记辅助育种体系。
3. 开展快长、薄膘、肉质优种猪选育,取得了显着社会经济效益
选育出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优的“鄂青一号”,2005年获国家商标注册权,已成为湖北省自创品牌猪。2009-2011年共推广选育的优质猪249.3万头,推广量逐年增加,应用前景广阔。
获得10项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着作权。在《Genome Biology》、《Cell Research》等国际着名刊物发表SCI论文54篇(IF>3的9篇,最高IF为7.17),被引522次(他引390次);CNKI数据库收录20篇,被引158次(他引152次)。论文被权威专着《The Genetics of the Pig》多次引用。DigiCGA以独立一章入编国际着名分子生物学技术系列丛书,MiRFinder被引入台湾成功大学研究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