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研创及新品种选育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胡培松,赵正洪,唐绍清,黄发松,王建龙,罗炬,周斌,张世辉,应杰政,吕燕梅
- 起 止 时 间 :1991年1月—2008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成果针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籽粒灌浆成熟期特殊生态条件和高温逼熟等导致稻米品质差的技术难题,从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发掘入手,结合品质快速鉴定技术,开展大分离群体选择,攻克了早籼稻品质改良的技术难关,建立了优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体系。
1. 提出了利用稻米品质温度钝感特异材料培育我国优质早籼稻品质的创新思路:针对长江中下游稻区早稻籽粒灌浆成熟期特殊生态条件,利用异地、异季、人工气候箱温控试验,筛选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品质变异系数小、优质的D50、H1000、Jefferson 等品质温度钝感材料,并应用于优质早籼培育,成为优质早籼品质改良的核心亲本。
2. 研创了稻米品质高效鉴定技术平台,在国内外同行广泛高效利用:根据早籼品质育种的特点,构建了包括“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的筛选鉴定方法”、“整精米率快速鉴定方法”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简易测定方法”等高效优质早籼品质鉴定技术;利用温度钝感材料D50 构建了株系间生育期接近,适合早稻品质遗传研究的重组自交系及衍生群体,定位了稻米蒸煮和外观品质等QTLs,间接验证了我们早期提出的利用大分离群体进行优质高产抗病品种综合选育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为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3. 培育了一批品质达部颁二级标准的早稻品种,初步解决了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病的矛盾:利用筛选的Jefferson 等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结合自主创新的快速鉴定技术、大群体打破不良连锁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高效育种技术,开展优质早籼育种,育成的中鉴100、湘早籼31 号、中鉴99-38、中优早5 号、中佳早2 号等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其稻米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中中优早5 号、中鉴100、中鉴99-38 先后获得国家优质专用农作物后补助。
4. 集成了保优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提升了优质早籼的效益和产业化水平:通过农业跨越计划和成果转化等项目的实施,在湖南、江西、湖北等进行品种和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多家企业以优质早籼中鉴100、中鉴99-38 等为主要原料进行产业化开发,创建了"金健银针"等优质配方米品牌,带动了稻米加工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育成的中鉴100、湘早籼31、中鉴99-38 等优质早籼品种审定后迅速成为长江中下游稻区主推优质早籼品种,成果累计推广应用8175.2 万亩,实现农民增收18.26 亿元,创造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