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含油量、广适应性油菜中油杂11的选育与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高产、高含油量、广适应性油菜中油杂11的选育与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李云昌,徐育松,李英德,胡琼,梅德圣,张冬晓,柳达,涂勇,李晓琴,余有桥
  • 起  止  时  间 :1993年3月—2005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在掌握骨干亲本优良特性和重要性状遗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杂交育种基本原理,选用性状优点互补、一般配合力高、遗传背景差异大的推广品种为亲本复合杂交,分别选育具不同遗传背景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再通过配合力鉴定,选育出高产、高含油量、广适应性的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1,同时具有品质优良、熟期适中、抗性强等优良特性,是我国优质油菜育种的重大突破。具有如下主要特性:(1)高产:湖北省区试平均单产190.2公斤,比对照增产11.34%,第一位;国家区试2003-2004年长江上、中、下游区试均居第一位,分别比对照增产20.35%、25.71%和11.97%。(2)适应性广,稳产性强:湖北省及国家区试共计79个试验点,增产点次占85%以上,三个年度均获得高产;菌核病发病率和病指均低于国内外公认的抗性对照中油821,抗倒抗冻性好。抗性好是适应性广和稳产性强的基础。(3)高含油量:国家区试长江上游46.68%,中游46.21%,下游44.84%,分别比对照高出8.66、6.48和2.78个百分点。(4)高产油量:国家长江上、中、下游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均居第一位,分别比对照增产29.41%、28.07%和20.94%。(5)不育系不育性稳定,制种安全性高:专家现场鉴定,不育系不育株率98.4%,杂种恢复率95.7%。
  通过对中油杂11高含油量基因位点的鉴定与遗传解析,明确了亲本中高含油量基因位点的分布;建立了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方法,增强了杂交组合配制的目的性,提高了强优势组合选配的成功率,指导培育出"中油519"等一系列高产高含油量新品种。
  研究建立了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2006-2010年连续五年列入湖北省主推品种,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唯一没有变化的整个长江流域主导品种,2010年再次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主导品种;在鄂、湘、赣、川、黔、皖、渝、陕、宁等省(市)累计推广3240万亩以上,是国内适应范围最大,推广区域最广的油菜品种,创社会经济效益23亿元以上,通过引种试种,在国外推广30多万亩,出口种子16.5万公斤,创汇99万美元,成为我国首个走出国门出口创汇的冬油菜品种,取得了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