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哈尔滨兽研究所,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主要完成人员:陈化兰,于康震,邓国华,周继勇,李泽军
  • 起  止  时  间 :2004年7月—2009年1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高致病力禽流感是禽类的烈性传染病,更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本研究以H5N1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H5N1病毒)为模型,针对其进化、跨宿主感染哺乳动物及致病力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了探索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3方面的进展。首先,发现H5N1病毒在自然进化中逐步获得感染和致死哺乳动物的能力。自然界中,禽流感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一般不具备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本研究发现,水禽、候鸟携带的H5N1病毒在进化中形成复杂的基因型,多种基因型病毒都可随时间推移,逐渐获得感染和致死哺乳动物的能力,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ChenPNAS2004ChenJVI2006);自然条件下高原鼠兔感染和携带H5N1病毒,有可能在病毒适应哺乳动物的进化中发挥作用(Zhou JVI 2009)。另外,本研究发现决定H5N1病毒跨越禽—哺乳动物种间屏障及在哺乳动物之间水平传播能力的重要分子标记。H5N1病毒在多个国家感染并致人死亡,其突破种间屏障感染人类及在人间的传播潜力和机制仍是未解之谜。本研究发现,PB2基因对H5N1病毒感染哺乳动物能力及在哺乳动物之间水平起决定作用,其中,D701N突变发挥关键作用(Li JVI 2005Gao PLoS Pathogens 2009)。同时发现,HA基因158160位点的糖链缺失可使H5N1病毒获得识别人类受体(α-26唾液酸)的能力,促进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水平传播(Gao PLoS Pathogens 2009)。PB2701NHA158160位的糖链缺失已成为H5N1病毒感染人类风险预警的重要分子标记。同时,本研究还发现NS1是影响H5N1病毒对禽和哺乳动物致病力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其影响致病力的关键位点及机制。H5N1病毒致病力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该项目发现,NS1是影响H5N1病毒对鸡和小鼠致病力的关键基因;NS1A149V突变和191195位氨基酸缺失均可使H5N1病毒丧失拮抗宿主天然免疫的能力,影响其对鸡的致病力(Li JVI 2006; Zhu JVI 2008)。尤其重要的是,NS1P42S突变是病毒获得对哺乳动物致病力的重要前提,其机制与阻止哺乳动物宿主细胞NF-κBIRF-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Jiao JVI 2008)。本研究的以上发现为科学认知禽流感病毒做出了贡献,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