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国家级奖成果

北京鸭新品种培育与养殖技术研究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侯水生,胡胜强,刘小林,黄苇,郝金平,谢明,李国臣,樊红平,闫磊,张慧林
  • 起  止  时  间 :1980年1月—201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为保证中国肉鸭产业健康发展,培育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瘦肉型、烤鸭专用型2个北京鸭新品种。其烤鸭型新品种占北京烤鸭市场90%,一枝独秀;瘦肉型新品种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瘦肉率等指标达到或优于目前控制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种,彻底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主要创新点与效益如下。
  (1)北京鸭育种技术创新。创建了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准确估测北京鸭活体不可度量性状的技术;建立了北京鸭体重、饲料效率、胸肉率、繁殖率、皮脂率等性状的选种技术;首次将“剩余饲料采食量RFI”用于北京鸭育种;创立了超声波活体快速测定北京鸭胸肉厚度,估测北京鸭胸肉重与胸肉率的数学模型[Y=M+a(x1×x2×x3)],育种效率提高5倍以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号201210032532.4)。
  研究发现北京鸭肝脏调控能量与蛋白质代谢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差异;获得了20个可用于选择北京鸭生长、脂肪沉积、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发现5对微卫星标记可用于鸭的亲子鉴定,误差小于1×10-3;将分子标记技术用于确定北京鸭各品系的遗传距离、杂交配套组合,提高了杂交优势。其中,“一种肌肉发育调控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和应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238148X)。
  (2)北京鸭遗传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持续30年定向培育,形成了23个特点鲜明的北京鸭专门化品系;培育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瘦肉率与高饲料效率的Z型北京鸭〔农(10)新品种证第4号〕和烤鸭专用型南口1号北京鸭〔农(10)新品种证第3号〕2个新品种,均获国家新品种证书。与原始北京鸭比较,2个新品种的饲养期均缩短了21天,而体重分别增加466克和836克;料重比分别降低35.4%~40.5%和29.1%~34.7%。
  (3)肉鸭营养与养殖技术创新。持续研究13年,获得了不同生理阶段肉鸭、种鸭的能量、蛋白质、钙磷、6种必需氨基酸、8种维生素等的需要量数据、理想氨基酸模型;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科学性与实用性兼备的NY/T 2122—2012《肉鸭饲养标准》;创建了肉鸭高效网上饲养技术,转变了饲养方式,节约饲料、水、耕地和人力;为提高填鸭品质与效率,发明了“填鸭机”,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910079573.7)。
  (4)经济与社会效益。北京鸭新品种于2012年转让给国内2家大型企业,转让收益超过4 000万元,并建立了“产、学、研”联合育种模式,促进了北京鸭育种、养殖技术进步;近3年推广种鸭313.6万只,出栏肉鸭1 978万只,直接效益1.88亿元,新增利润1.06亿元;累计出栏肉鸭4.75亿只,节料166.7万吨,价值41.1亿元。5 334个农户每户增收11.5万元,合计6.13亿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