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技术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雪琴,颜秋生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1989年8月
- 获 奖 情 况 :199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于1986年开始进行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建立了较稳定的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程序,于1987年8月首先将粳稻(台北309)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从再生植株上收到成熟的种子。在此基础上,1989年6月下旬又将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材料——广亲和晶系"02428"的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一批再生植株,当年收到种子。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频率、植板率、植株再生频率以及试验重复性等,已超过同期国内其他实验室水平。继鉴定会以后又将花培品系87033、广亲和系T984、美洲普通野生稻、恢复系台2、不育系6366A、选10-19、Cpslo-17及广陆矮4号等15个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原生质体多次重复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原生质体快速成株体系,即由原生质体分离到再生出小植株仅用32~37天时间,大大超过国内外其他实验室水平(通常要2.5~3个月),为进一步开展水稻遗传操作和基因工程的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技术要点:
1.由水稻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在AA液体培养基中继代培养,能在3~4个月内建立细胞质浓、细胞质膜强度大的较稳定的悬浮细胞系,这是试验成功的前提。
2. 用混合酶分离出来的原生质体,经热击冷却处理后,以较高的密度植板在KPR琼脂糖培养基上,能高频率进行持续分裂,并能稳定地获得大量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把再生的愈伤组织尽早的转入到分化培养基上,这是获得再生植株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