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瘟病的群体遗传研究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沈瑛,金敏忠,朱培良,柴荣耀,袁筱萍
- 起 止 时 间 :1989年1月—199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稻瘟病是我国各稻区分布最广的严重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用抗病良种是稻瘟病综合防治的一项经济有效措施。然而,一些抗病品种经推广3、5年后渐趋感病。由于人们对该病菌的遗传背景及小种产生的机理不明,致使抗病育种工作难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本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探明了有性态的培养条件,并成功地将中国稻瘟病菌与国际水稻所提供的4个标准菌株在人工培养基上诱导培养产生了有性态,在国内属首次报道。研究明确全国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及地理分布,各稻区病菌能育性的差异,还发现了我国稻瘟病菌的两性菌株。这对稻瘟病菌的进化和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为我国开展稻瘟病菌遗传分析系统创造了条件,对研究稻瘟病菌的变异和新小种的起源等重大问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还进行了菌株同功酶测定等研究,特别是通过MGR-DNA指纹,结合小种致病性测定,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株的归类和系谱分析,研究结果探明了稻瘟病菌在自然界的群体变异机制和系统进化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亲缘关系。这是我国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的首次成功尝试。这对进一步构建稻区范围内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稻瘟病菌的群体遗传规律和分析稻瘟病的流行趋势以及抗病育种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