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山楂种源基地建设及开发利用研究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特产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孙宪忠,丰宝田,皇莆淳,王铭,高明森,何允田,郭太君,杨金茹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2月—1989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1990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成果开展了山楂栽培、品种选育与品种区化、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经1986年~1989年,历时4年的研究,在集安等6个市、县、区、镇繁育山楂良种苗木756.2万株,新植良种山楂12.57万亩,对2.8万亩低产山楂园加强了技术改造。4年共创纯利润1021.9万元。选育出左伏1号、左伏3号、秋金星3个新品种。加工试制出低糖山楂酱和湿态蜜饯二种小试新产品。编制出《山楂栽培技术规程》和《吉林省山楂苗木地方标准》。试验研究出适于吉林省等寒地山楂生产的七项配套技术。其中,品种选育与品种区划研究解决了寒地早中晚熟品种配套和品种区划问题;育苗技术研究,使嫁接成苗率由30%提高到70%;新梢树地膜覆盖技术,使成活率达到90.0%~98.0%;低于矮冠先促后缓的幼树整形修剪技术取得早结果早丰产的效果;在盛花期采用高浓度超低量喷洒赤霉素技术达到节水省工和增产效果;应用B9获得抑制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效果;筛选出适于山楂园应用的除草剂种类和应用剂量。
该项成果在吉林省内果园推广55.94万亩,实际增产部分收入1121万元。另外,还向省外推广良种苗木30万株,接穗50万条,并向内蒙、黑龙江、新疆、河北西北部推广配套栽培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东北、西北和雁北等寒地山楂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