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豫东平原中产增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模式研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黄淮豫东平原中产增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模式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农田灌溉研究所等
  • 主要完成人员:彭贵芳,郝鸿顺,殷长锁,张家省,孙鸿良,孟兆江,李华,王显法,宁广才,张修启,张军,杨守和,杨本生,王景云,孙学颜
  • 起  止  时  间 :1987年—1990年
  • 获  奖  情  况 :199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黄淮豫东平原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不足1.5亩,水资源及其它资源严重不足。农业发展,农民奔小康必须走低投入、易推广、见效快、效益高的保护资源与开发资源相结合的道路。鉴于以上情况立项进行了黄淮豫东平原中增产高效益综合技术,该综合技术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发模式研究。
  1.地下水控制埋深3~7.28m,水的利用率80%以上,灌溉节水30%,缩短灌水周期1/3。
  2.棉花春育断根夏栽密度4~4.5干株/亩,比麦棉套种增产小麦50kg/亩,皮棉16.6kg/亩。
  3.节水吨粮田灌水定额40m3/亩,年灌水4次,亩施有机肥4~5m3,标准氮100kg,磷肥80kg,平均水分生产指数为0.94kg/(mm·亩)。
  4.4个类型7个立体栽培模式。
  5.生态户庭院达“十个一”标准,能源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省秸杆50%,产投比提高27%。
  该成果具有显着的社会经济效益。1990年试区粮食亩产达551kg,棉花单产80.06kg,油料175kg,比开发前3年平均值分别提高130%、76.6%和52.2%,人均年纯收入由266.3元增加到476.2元,两年新增产值1275.8万元。
  通过引水补源工程和生态村的建设,达到水资源开发与调蓄平衡,保护资源与开发利用资源及多层次利用资源,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试区面貌大有改观。
  该成果可应用于安徽阜阳地区2500万亩微倾斜平地及两合土类型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