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型水牛与沼泽型水牛杂交后代染色体多态性的研究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水牛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黄右军,杨炳壮,蒋和生,梁梦玫,张秀芳,尚江华,邓玲姣
- 起 止 时 间 :1997年9月—2000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2年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是世界上饲养沼泽型水牛最多的国家,沼泽型水牛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力强等优点,但其乳肉生产性能低,经济价值不高。利用河流型水牛进行中国水牛品种改良,提高后代的乳肉生产性能,效果显着。但由于杂交水牛染色体具多态性,给杂交改良和杂交育种带来很多问题。
项目应用减数分裂原理、配子染色体检测技术和遗传性状分析,研究两型水牛杂交后代中2n=49核型三品杂水牛精母细胞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的联会与分离机制。结果发现2n=49核型三晶杂水牛能产生两种正常配子(n=24、n=25)和两种异常配子(n=25-1、n=24+1),正常配子导致染色体多态性,异常配子致其生育力降低。这一重要发现,澄清了杂交水牛都是正常可育的不完全正确的认识,指出杂交水牛的生育力,因核型不同有明显差异。2n=49核型杂交水牛不宜用作种公牛,为我国水牛开发利用和培育新品种,作出重要贡献。成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利用该项成果,可提高杂种母牛配种受胎率6.4个百分点,每头杂交母牛终生(11岁)多产1.5胎,多产奶2000~3000公斤。项目推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