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文章来源:《农业科学年鉴》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09-18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等
- 主要完成人员:赵广才,田奇卓,许轲,郭艳春,杨兆生,王志和,曹丽华,张洪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1999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研究提出了:(1)超高产项目优势蘖组的新概念、应用指标及合理利用模式。即在超高产栽培中,主茎和一级分蘖的1、2、3蘖生长发育进程、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形成功能显着优于其它分蘖,据此提出优势蘖组的新概念。优势蘖是超高产栽培利用的主体。(2)超高产项目三要素吸收积累动态指标及高效施肥策略。(3)超高产项目小花分化、结实特点及攻穗途径。(4)超高产小麦源库平衡及群体质量指标。确定了超高产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适宜生物量积累指标、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指标。(5)超高产小麦土壤基础肥力指标、中微量必需元素的吸收积累动态指标及优化施肥技术。(6)研究集成了“三优二促一控一稳”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即利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察小麦生产中恒定、可控、可塑3个系统的辩证关系,对其实行适应(协调)、优化、调控的策略并提出科学实用的技术体系。
该成果对我国小麦超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研究集成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科学、先进、实用性强、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该成果在豫、鲁、苏、冀等主要产区累计推广应用1321万亩,累计增产小麦6.7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