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扬州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朱德峰,张洪程,潘晓华,邹应斌,赵国臣,黄庆,郑家国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1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成果针对不同稻区超级稻品种生长特性,结合水稻种植方式转型,提出不同稻区、种植模式的超级稻高产品种布局;明确超级稻品种生长和高产形成规律、增产途径和调控技术,提出超级稻高产生长模式;研发集成不同稻区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建立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共出版着作13部,制作超级稻品种栽培技术规程,及不同种植方式的高产栽培模式图113份,发表论文100多篇,提高超级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栽培技术到位,促进成果应用。成果创新点如下。
  (1)明确超级稻高产形成三大生长规律:①提高生长中后期物质生长量是高产形成物质基础,超级稻生长前期物质生长量适中,中后期生长量显着提高,实现较高的后期生长量与最终生物学产量;②群体足够总颖花量是高产的库容基础,以适宜群体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形成较大库容量,在适宜群体穗数基础上,形成群体足够总颖花量,保持正常结实率与粒重;③提高中后期植株氮素吸收量增强中后期光合生长量是高产形成的途径,超级稻前期氮素吸收稳定,中后期氮素吸收量提高,促壮秆大穗,养根保叶,增强光合生产和籽粒灌浆结实。
  (2)提出超级稻高产栽培3项关键技术:①提出区域化定量施肥技术,依地区、季节、地力和产量确定氮肥总量及稳定前期基蘖肥基础上,提出氮肥后移,确定不同稻区穗肥比例及施用方法;②提出群体调控技术,在适宜基本苗数基础上,确定开沟排水的群体茎蘖指标,研发稻田开沟机,为开沟排水定量控制群体提供机具;③建立稳定穗数促进大穗方法,通过稳定目标穗数,适量穗肥及肥水调控,促进二次枝梗分化,提高群体颖花数量,促进中后期物质生产,提高花后物质生长量和总物质生产量。
  (3)提出超级稻品种高产生态区域及种植方式布局,经目标产量确定、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定量氮肥、定量控苗、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形成中国主要稻区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成果在中国主要稻区的安徽、广东、湖南、吉林、江苏、江西、四川和浙江等省推广,成果应用普及率达59.1%。成果推广应用16 860万亩,增产稻谷894.5万吨,实现增产增效214.7亿元,节本增效27.9亿元,累计增效242.6亿元,剔除品种增产贡献,实现增效121.3亿元,取得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