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枣产业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盐碱地枣产业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郑州果树研究所,山西农业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要完成人员:王志强,曹尚银,郭俊英,孟玉平,薛华柏,冯宝山,王宏明
  • 起  止  时  间 :2005年—2007年
  • 获  奖  情  况 :2013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1)选出高耐盐碱(土壤pH值8.5,含盐量0.45%)、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冬枣新1号;选出了抗盐碱(土壤pH值8.9,含盐量0.8%)枣砧木酸枣新品系抗盐1号。创制了耐盐碱冬枣新品种和新砧木的光雾化无土快繁育苗体系。
  (2)利用康地宝、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德力施和禾康盐碱清除剂,分别降低了盐碱地冬枣员土壤含盐量26.7%、34.9%、11.9%和12.7%。
  (3)研究出盐碱地枣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重点是盐碱地改良、环保型肥料的筛选;不同生物农药种类和施用时间的残留量;施用激素对枣果品质的影响;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提高坐果率、果实品质的措施,采收期的确定等。
  (4)研究出适合黄骅枣区和新疆南疆的盐碱地枣直播建园技术及配套的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新疆盐碱地建园的成活率和枣园的早期丰产性。
  (5)首次发现并从枣树中克隆出枣树水通道蛋白基因ZjPIP2,该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提高植物耐盐性和耐旱性,以进行植物品种改良,明确了具有优良抗性的枣树的抗逆机制,逆境相关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功能及调控,为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优良抗性基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该技术体系在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下,被黄骅地区和新疆南疆地区广泛应用,示范应用推广面积达到13.55万亩,累计产值达5.6亿元。其中,黄骅应用面积达3万亩,由于河北黄骅的无公害冬枣枣果产品售价在16~20元/千克,远远高出普通冬枣7~8元/千克的售价,因此枣农收入显着,亩纯收入增加平均在6 675元以上;新疆应用面积9.55万亩,在新疆利用枣直播建园技术及其配套栽培模式,当年亩投入在800元左右,建园第二年亩产红枣在150~200千克,产值达到1 500~2 000元,第3~5年红枣收入可达6 000~8 000元。
  通过该项目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转化,可把中国适宜地区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绿洲和经济林带,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有效地改善了盐碱地区生态环境,防风固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