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杏子主栽品种品质数据库建立和贮运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王强,杨海燕,张谦,王亮,田金强,冯作山,过利敏,王春艳,张辉,赵晓梅,周家华,孔令明
- 起 止 时 间 :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 获 奖 情 况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针对新疆杏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原料、贮藏、加工、综合利用”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从“杏加工品质评价、贮运保鲜与商品化处理、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贮运加工标准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四个方面入手,对制约新疆杏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具体项目内容为:(1)加工品质评价方面,构建了基于Microsoft Dotnet平台的新疆杏品种资源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确定了针对杏汁、杏干、仁用杏和鲜食杏4大类杏子产品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筛选出了杏加工专用品种;(2)贮运保鲜与商品化处理方面,在揭示新疆杏采后生理病理的基础上,针对陆路运输、陆空运输、冷链物流和非冷链物流等不同运输方式,提出了防止杏贮运过程中褐变、腐烂、冷害及延长贮运保鲜后货架期的技术措施,使新疆杏走出边疆;(3)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方面,攻克了洁净杏干的太阳能干制技术、杏浆(汁)及固体饮料加工中的防褐变技术、固体饮料速溶及稳定化技术、杏仁蛋白中性蛋白酶复合改性技术、杏皮渣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和高品级杏核壳活性炭制备等技术,开发了非金属平板芯太阳能干燥装置、洁净杏干、杏固体饮料、杏仁活性肽、杏仁蛋白粉、高品级杏核壳活性炭、杏皮渣膳食纤维粉、杏皮渣类胡萝卜素软胶囊等产品,提升了杏干的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了杏资源的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4)杏加工标准与质量控制方面,构建了加工标准体系框架图,建立了加工标准体系,确定了加工产品的关键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建立了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技术产品切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获得新工艺8项,开发新产品9个,出版着作1部,发表文章23篇、其中SCI文章2篇,获得专利2项,申请专利4项,获批标准3部,制定标准草案4部,建立了1条杏仁蛋白粉生产线、1条杏仁活性肽中试线、1条杏皮渣膳食纤维中试线、1条杏固体饮料中试线,对杏贮运保鲜技术规程、洁净杏干和杏仁蛋白粉进行了产业化示范。
目前本成果转化实现累计实现产值2.44亿,总利润7125.85万元。已收购加工鲜杏原料23.04万吨,带动农户22758户,户平均增收约2141元,累计增收4874万元。在洁净杏干的太阳能干制领域累计培训技术人员400人次,带动农民2000余人次。通过项目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以及杏子加工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带动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加快新疆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固边富民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