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贝斯虫病病原学特性、分子分类学及防治技术的研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牛巴贝斯虫病病原学特性、分子分类学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兰州兽医研究所,甘肃省庆阳市兽医站,解放军军需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罗建勋,殷宏,刘光远,关贵全,李世恩,张西臣,刘志杰,刘爱红,吕文顺,白启,张林,鲁炳义,党志胜
  • 起  止  时  间 :1986年1月—2004年8月
  • 获  奖  情  况 :200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采用病原学检查与病原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特别在甘肃省)对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病原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获取了我国牛巴贝斯虫病最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其中大巴贝斯虫和卵形巴贝斯虫为国内首次报道;根据不同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对我国牛巴贝斯虫病的5种病原进行了分离;通过蜱传播试验确定了5种病原各自媒介蜱的种类与传播方式;在国内率先对双芽巴贝斯虫和牛巴贝斯虫在微小牛蜱体内、卵形巴贝斯虫在长角血蜱体内体内的发育形态与繁殖方式进行了观察;利用基因测序方法对我国牛巴贝斯虫病5种病原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在国内外首次阐述了卵形巴贝斯虫和大巴贝斯虫在分子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明确了二者应属于两个独立的种;建立了可用于双芽巴贝斯虫病诊断的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并在部分省区开展了该病的血清学调查,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成功研制了咪唑苯脲缓释注射液,通过试验证实该缓释剂既可用于急性发病动物的治疗,又可用于该病的预防,且有效预防期至少可达4个月,并在部分省份开展了药物防治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