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变异机制及防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王笑梅,高宏雷,高玉龙,付朝阳,祁小乐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2007年
- 获 奖 情 况 :2008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成果研究了超强毒变异机制及防控用疫苗与技术等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从国内发病鸡场分离IBDV,经致病性,抗原性及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符合标准超强毒的特征,命名为vvIBDV Gx。将vvIBDV Gx株经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致弱,获得具有较好免疫原性,对鸡无致病性的弱毒株Gt,对Gx, Gt和致弱过程中的关键代次毒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揭示了超强毒向弱毒演化过程中,主要结构蛋白VP2,VP3,VP5基因序列的变化规律。将引入了分子标签和核酶结构的Ct株全基因组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AGGS,构建了IBDV感染性克隆pCAGGmGtAHRT和pCAGGmGtBHRT,将其共转染CEF可拯救出病毒。该系统高效,稳定,简便,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病毒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在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上构建了强弱毒替换的六个系列嵌合病毒和两个点突变克隆,并对嵌合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基因及分子水平阐述超强毒的变异机制。发现VP2上253和284位氨基酸的改变是IBDV细胞嗜性和致病力变异的重要分子基础;VP3的变异也能改变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但不影响病毒致病力;VP4对病毒体外复制和致病力均无影响。Gx株经筛选,培育后,在SPF鸡胚和CEF上快速传代,得到生长特性稳定,毒价高,免疫原性好,适应细胞的强毒株IBDVG株,以其为毒种研制了高效,安全的IBD灭活疫苗。该疫苗免疫SPF鸡对国内vvIBDV的保护率达100%,种鸡免疫1—8个月的子代鸡均可获得较好的被动免疫,可有效地控制鸡群IBD的早期感染。将IBDV G株在CEF上连续传代致弱获得弱毒株IBDV-Gt,以其为种毒,研制成功IBD弱毒疫苗。该疫苗免疫SPF鸡对国内vvIBDV的保护率达100%;可有效地控制鸡群IBD的暴发与流行。进行了两种疫苗配套使用研究,并进行种鸡免疫灭活疫苗,雏鸡免疫弱毒活疫苗,雏鸡单独免疫弱毒活疫苗,雏鸡免疫弱毒活疫苗同时免疫灭活疫苗以及雏鸡免疫弱毒活疫苗后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程序的研究与制定,为IBD的防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成果项目中研制的两种系列疫苗IBD灭活疫苗(G株)和IBD活疫苗(Gt株)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新兽药证书,生产文号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在全国21个省区推广应用24亿羽份,效果良好。据农业经济研究所测算,该系列疫苗在已推广的4年获经济效益103亿元。IBD是各类鸡场必防之病,由于该系列疫苗可以预防我国vvIBDV的流行,保护鸡群的免疫机能,降低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