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虫不育系制种杂交棉—中棉所38选育及推广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高产优质抗病虫不育系制种杂交棉—中棉所38选育及推广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棉花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邢朝柱,郭立平,王海林,靖深蓉等
  • 起  止  时  间 :1998年1月—2006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7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中棉所38是农业科学棉花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虫、不育系制种的棉花新杂交种,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2006年4月河南省科技厅组织对本成果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结论认为本成果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不育杂交棉的生产应用居国际领先水平。
  品种主要特点:稳产高产。1997—1998年参加全国抗虫棉区试,平均较对照增产 34.01%,居参试品种(系)之首;生产试验,两年平均增幅为12.4%,达极显着水平;纤维品质优良。比强度22.Igf/tex (30.9cN/tex),绒长29. 9mm (30. 2mm),麦克隆值4.4。适应性广。长江、黄河流域均适于种植。病虫多抗。枯萎病指5.67,黄萎病指15.04;高抗棉铃虫、红铃虫;母本为不育系,实现了简化制种,大幅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成果创新点:①组合选配创新。中棉所38是我国植棉史上第一个利用双隐性核不育系配制的杂交棉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是集高产、转基因抗虫、抗病、优质、简化制种于一体的、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杂交种,是转基因技术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成功结合的典型范例。②育种材料创新。同质异核不育系和异质异核不育系的培育:在中棉所38的选育过程中,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对原有的具有不育株率低、农艺性状杂乱、茎秆粗壮、脱落率高等严重缺陷的双隐性核不育系进行了彻底的改良加工,育成了不育株率为50%,农艺性状优良的同质异核不育系和异质异核不育系,使原有的只具试验研究意义的基础材料成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育种亲本材料。
  推广应用效果:中棉所38至今已累计推广种植905万亩,新增纯收益约17.31亿元,成为国内累计推广种植面积最大的不育系杂交种。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大面积推广,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先后被多家种子企业定为主推品种,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
  推动作用:中棉所38是国内第一个实现简化制种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是一个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导向性的品种,使国内对抗虫杂交棉的研究从单纯的高优势组合选育转向与改进制种方法研究相结合。在其带动下,国内关于改进制种方法和不育系利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培育出一些表现突出的简化制种杂交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