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肥料硏制与产业化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4-04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赵秉强,张福锁,廖宗文,李菂萍,徐秋明,姜瑞波,曹一平,许秀成,李燕婷,张夫道,陈凯,王德汉,王好斌,李秀英,毛小云
- 起 止 时 间 :2001年1月—2007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7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环境友好型肥料研制与产业化”是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以研制大田作物环境友好型肥料为目标,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缓/控释肥料技术,搭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肥料技术平台,为肥料产业技术升级、作物生产与生态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相结合,系统开展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营养材料包膜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固一液反应成膜控释肥料、保水型控释肥料、防病功能肥料、新型控释材料及其性能、促释防固定高效磷肥技术、控释肥料综合评价体系8个方面的研究。建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①研制出系列镁钙素和二价金属磷酸铵钾盐类无机营养型控释材料,木素和腐殖酸类有机型包膜和胶结控释材料,可降解的树脂包衣控释材料等,突破了无机材料控释期短的技术关键,胶结型控释材料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联动控释功能;②发明了促一缓双向控释磷肥生产新技术、无干燥工艺的固一液反应成膜新技术,创新研制了连续型树脂包衣设备,建立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无间歇连续性生产技术;③建立了以水、沙、土培方法测定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技术,构建了包膜控释肥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研究共申请了22项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国外专利2项;研制的控释肥料新产品中,有2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建成16条产业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8.8万吨;新产品在国内13个省(市、区)的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林木花卉、草坪以及沙漠人工植被、矿山植被修复等进行了广泛试验推广,累计应用面积达676多万亩,节支增收6.41亿元;新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累计出口控释肥料1.153万吨,销售收入3518.73万元,获利518.98万元,为国家创汇425.0万美元;课题培养研究生28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9篇;获国内外奖励8项。
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研究相结合,系统开展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营养材料包膜控释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固一液反应成膜控释肥料、保水型控释肥料、防病功能肥料、新型控释材料及其性能、促释防固定高效磷肥技术、控释肥料综合评价体系8个方面的研究。建立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①研制出系列镁钙素和二价金属磷酸铵钾盐类无机营养型控释材料,木素和腐殖酸类有机型包膜和胶结控释材料,可降解的树脂包衣控释材料等,突破了无机材料控释期短的技术关键,胶结型控释材料具有物理、化学和生物联动控释功能;②发明了促一缓双向控释磷肥生产新技术、无干燥工艺的固一液反应成膜新技术,创新研制了连续型树脂包衣设备,建立了树脂包衣控释肥料无间歇连续性生产技术;③建立了以水、沙、土培方法测定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率的技术,构建了包膜控释肥料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研究共申请了22项专利,已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国外专利2项;研制的控释肥料新产品中,有2个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建成16条产业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28.8万吨;新产品在国内13个省(市、区)的大田作物、蔬菜、果树、林木花卉、草坪以及沙漠人工植被、矿山植被修复等进行了广泛试验推广,累计应用面积达676多万亩,节支增收6.41亿元;新产品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累计出口控释肥料1.153万吨,销售收入3518.73万元,获利518.98万元,为国家创汇425.0万美元;课题培养研究生28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9篇;获国内外奖励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