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园区规划、技术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4-04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
- 主要完成人员:翟虎渠,许越先,曾希柏,杨其长,蒋和平,沈贵银,褚保金,姜卫兵,陈文林
- 起 止 时 间 :1994年1月—2002年9月
- 获 奖 情 况 :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目属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中急需解决的理论、规划理念与方法、技术组装配套模式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重大问题,从目标选择、功能定位、项目设置、设施要求、技术配套、总体布局、产品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并完善了现化农业科技园区的概念、内涵,明确了园区应具备"科技示范、精品生产与加工、龙头带动、教育与培训、休闲观光"等功能的建园思想,构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中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3个层次;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园林规划等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融合农业工程、设施农业、企业策划等专业知识,完成了国内110个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在规划理念与方法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针对东、中、西部园区的特点,将国内外成熟的农业技术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进行组装集成和配套,创立了具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并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可操作性强的"傻瓜"式技术组装集成模式,包括作物良种繁育技术组装集成模式、畜禽快速繁殖技术组装集成模式、设施高效生产技术组装配套模式、产品质量控制与分级技术等;引进和筛选了5大类26个适合设施栽培的作物新品种,包括优质西瓜系列、杂交辣椒系列、特色番茄系列、无刺黄瓜系列等,有效缓解了设施栽培品种缺乏的状况,促进了园区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计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审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为准确评价园区现状及建设进展提供了参考依据。该成果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带动农业生产的区域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农产品优质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可作为国家有关决策管理和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该项目有关技术组装模式和成果不仅在所规划的110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国内相关园区得到推广和普及,产生了十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