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纳米药物制备新技术及应用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7-22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科学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科学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崔海信,黄启良,张继瑜,景志忠,周文忠,李谱超,刘国强,孔键,李正,曹永松
- 起 止 时 间 :2003年1月—2012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以提高农业药物有效利用率、延长持效期和降低残留污染为目标,建立了具有靶标导向和可控缓释等功能的纳米载药系统,构建新剂型制备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创制了绿色纳米农业药物新制剂以及药物载体与助剂等新产品。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6项,取得新产品登记证书120种,发表论文130余篇。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攻克了利用纳米材料改善农业药物靶向传输效率和控制释放功能的核心技术,构建了纳米微囊、纳米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混悬剂、纳米微乳等通用纳米载药系统。
(2)针对脂溶性农药,研发了水基化与可控缓释功能的纳米农药新剂型,改善了农药分散性、持效期和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农产品残留。
(3)以提高难溶性抗寄生虫与抗菌药物有效利用率为目标,研发了兽用抗生素纳米乳注射液等新剂型,改善了药物的溶解度、分散性与生物利用度,减少了动物体内药物残留与毒副作用。
(4)以安全、高效和生物可降解为理念,基于动物天然免疫信号途径研发了纳米疫苗佐剂与免疫增强剂,改善了兽用疫苗的免疫效力与持续期。
本项目推广应用情况如下。
目前,该发明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近3年,新增产值40亿元,获间接经济效益180亿元。
(1)纳米兽药:青蒿琥酯和伊维菌素纳米微乳注射液,已向6家企业转让实施,新增产值28亿,直接经济效益3.62亿元。生产青蒿琥酯纳米微乳注射液120万头份,羔羊焦虫病病死率下降90%以上。生产伊维菌素纳米注射液50万头份,牛体寄生虫病驱除率达100%。
(2)新型疫苗佐剂与免疫增强剂:CpG DNA 免疫佐剂用于生产高效猪口蹄疫灭活疫苗300万头份以上,获直接经济效益达1.29亿元。向2家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合同转让费0.35亿元,建立了年生产能力达8亿头份的GMP生产线。
(3)纳米农药:共有116种农药纳米微乳剂与纳米微囊剂商品化,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45.5亿元,推广使用面积0.97亿亩。
(4)农药载体与助剂:以脂肪醇醚磷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助剂,累计推广面积2.5亿亩,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减少有害溶剂投放量2000余吨。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攻克了利用纳米材料改善农业药物靶向传输效率和控制释放功能的核心技术,构建了纳米微囊、纳米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混悬剂、纳米微乳等通用纳米载药系统。
(2)针对脂溶性农药,研发了水基化与可控缓释功能的纳米农药新剂型,改善了农药分散性、持效期和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农产品残留。
(3)以提高难溶性抗寄生虫与抗菌药物有效利用率为目标,研发了兽用抗生素纳米乳注射液等新剂型,改善了药物的溶解度、分散性与生物利用度,减少了动物体内药物残留与毒副作用。
(4)以安全、高效和生物可降解为理念,基于动物天然免疫信号途径研发了纳米疫苗佐剂与免疫增强剂,改善了兽用疫苗的免疫效力与持续期。
本项目推广应用情况如下。
目前,该发明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近3年,新增产值40亿元,获间接经济效益180亿元。
(1)纳米兽药:青蒿琥酯和伊维菌素纳米微乳注射液,已向6家企业转让实施,新增产值28亿,直接经济效益3.62亿元。生产青蒿琥酯纳米微乳注射液120万头份,羔羊焦虫病病死率下降90%以上。生产伊维菌素纳米注射液50万头份,牛体寄生虫病驱除率达100%。
(2)新型疫苗佐剂与免疫增强剂:CpG DNA 免疫佐剂用于生产高效猪口蹄疫灭活疫苗300万头份以上,获直接经济效益达1.29亿元。向2家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合同转让费0.35亿元,建立了年生产能力达8亿头份的GMP生产线。
(3)纳米农药:共有116种农药纳米微乳剂与纳米微囊剂商品化,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45.5亿元,推广使用面积0.97亿亩。
(4)农药载体与助剂:以脂肪醇醚磷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助剂,累计推广面积2.5亿亩,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减少有害溶剂投放量2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