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核心菌种构建、工艺创新、评价方法及推广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发酵豆粕核心菌种构建、工艺创新、评价方法及推广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饲料研究所,北京金泰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王建华,滕达,王秀敏,雷红升,刘宾,杨雅麟,高美云,田子罡
  • 起  止  时  间 :2005年1月—2013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以生物脱敏、替代高档蛋白(鱼粉、血浆蛋白)、减少抗生素使用和改善生产性能为目标,通过菌株、工艺、产品、评价和应用创新,首创饲料抗原蛋白分子检测技术和豆粕发酵技术,实现产业化。
  (1)豆粕致敏蛋白和胀气因子分子检测技术:首次引入抗原表位预测技术成功创建豆粕致敏蛋白分子免疫检测方法,具国际领先性:预测大豆β-伴球蛋白α亚基抗原表位,选取并合成特异抗原表位85EQDERQFPFPR95作半抗原,分别与载体蛋白KLH和BSA偶联作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建立β-伴球蛋白α亚基检测的cELISA;表达致敏蛋白P34和Gly mBd 28K,建立iELISA;创建了胀气因子(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分子检测方法;制定行业标准《饲料原料 发酵豆粕》,解决了发酵豆粕质量评价难题,为规范此类产品质量标准、评价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2)豆粕发酵新技术创新点包括:菌株及组合创建、温度—湿度—pH值联控、按需补料、交替发酵、低水分发酵、低温干燥等,打通了固态发酵技术瓶颈;围绕脱敏防腹泻、抗菌防疾病、产酶促消化等目标功能创建了4类发酵工艺;通过设置26个工艺单元,彻底解决了发酵豆粕技术落后、工艺粗放、控制程度低、质量不稳的乱象。产品消化酶等功能成分显着增加,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活性等有害因子未检出,三大致敏蛋白(β-伴球蛋白α亚基、P34和Gly m Bd 28K)脱敏率80%~100%。蛋白消化率达95%,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水平明显提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发酵豆粕产业化。
  (3)产品应用:针对仔猪、母猪、肉用仔鸡、南美白虾、鳗鱼和草鱼6种动物饲料,建立了替代30%~50%鱼粉的饲料配制和应用技术。共申请11项发明专利,6项获授权;制定行业标准2项;论着61篇,其中SCI论文8篇,共被引用317次。新产品应用产生重大经济生态效益,5年累计推广6.25万吨,产值2.98亿元,抗生素减用62.5吨,增就业岗位170个。为豆粕科学评价、除害增益、缓解我国饲料蛋白尤其优质蛋白供给压力提供了范例。成果总体上达国际领先水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