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监测与国际认证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省部级奖成果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病学监测与国际认证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动物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员:辛九庆,李媛,汪洋,滕翔雁,宋建德,刘洋,郑雪光
  • 起  止  时  间 :2002年6月—2011年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bovine pleuropneumonia,CBPP)是由Mmm(Mycoplasma mycodis subsp mycodies)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养牛业安全的烈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我国从196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应用Mmm兔化弱毒疫苗和以其菌种研制的兔化绵羊化弱毒疫苗有效控制了CBPP的流行。农业部决定从2002年开始中国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国际无疫认证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符合OIE标准的血清学,病原学检测方法,并在5年内对全国的易感动物进行流行病学监测。针对这些要求,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建立了符合OIE标准的CBPP血清学,病原学检测方法并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内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CBPP流行病学监测。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监测结果并于2008年向OIE提交了我国CBPP无疫认证报告,经过两次补充,最终于2011年5月获得了OIE颁发的国际无疫认证证书。
项目主要创新点:
  (1)首次建立了符合OIE标准的CBPP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全国13个省、自治区的155802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
  (2)首次建立了符合OIE标准的Mmm病原学诊断技术并对全国13个省、自治区的1025份疑似样品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
  (3)首次对中国Mmm流行菌株的分子进化分析,首次提出中国流行的CBPP来自于澳大利亚。
  (4)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帮助我国在2011年5月的OIE世界代表大会上通过无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认证。
  (5)系统总结了中国CBPP的控制、消灭策略。并在国际着名兽医专业期刊:英国兽医杂志上首次对我国近60年对CBPP的研究、控制、消灭进行了综述。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国际无疫认证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获得国际认可的重大突破。按照OIE标准建立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测技术等CBPP综合诊断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可以对CBPP疑似病例进行最终诊断,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对中国Mmm流行株的分子进化分析为阐述我国CBPP的传入途径提供证据。
  本项目成功完成为我国开展其它重大动物传染病的国际无疫认证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对于提高我国在全球动物卫生领域影响,促进兽医工作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