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布鲁氏菌病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文章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8-17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兰州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邱昌庆,蔺国珍,曹小安,周继章,郑福英,宫晓炜
- 起 止 时 间 :2003年01月—2011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甘肃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本项目属预防兽医学领域,其主要技术内容、技术经济指标及应用推广情况如下。
国内首次建立了主要针对乳样中布鲁氏菌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该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到50个菌落形成单位/毫升奶样;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其与常规血清凝集试验(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敏感性高于SAT。本方法同样可用于家畜其他流产病料、血液、公牛精液中布鲁氏菌的快速检测。本技术已被制定为农业行业标准(NY/T1467—2007),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510007981. 3)。多年来,该技术及行业标准在全国兽医系统推广应用,对布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首次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高效的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能从奶样和血样中检出6个种的布鲁氏菌病原,所能检测出的最低限度为9 飞克/微升,较PCR方法高出10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1162779.9)。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近年来,在实验室和实际生产中为布病得广泛监测、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内首次将布鲁氏菌bcsp31基因克隆插入酵母表达载体构建了pPIC9K-bcsp31重组质粒,将其线性化后转入GS115真菌表达,成功获得可溶性糖基化目的蛋白,该蛋白与牛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呈现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这为布鲁氏菌病新型疫苗及间接ELISA 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10145908.0)。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利用以上技术在甘肃、宁夏等省区奶牛场检测奶牛血清13754头份、奶样17380头份,应用发现该技术检测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符合率达 99% 以上,其结果准确可靠,而且更加快速。运用该技术有效监测和预防了本病,显着提高了受检牛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2013年,所调查奶牛场累计增收3006.2万元。
国内首次建立了主要针对乳样中布鲁氏菌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技术。该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达到50个菌落形成单位/毫升奶样;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其与常规血清凝集试验(S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98/98);阴性符合率为97.71%(342/350),敏感性高于SAT。本方法同样可用于家畜其他流产病料、血液、公牛精液中布鲁氏菌的快速检测。本技术已被制定为农业行业标准(NY/T1467—2007),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510007981. 3)。多年来,该技术及行业标准在全国兽医系统推广应用,对布病的快速诊断和预防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首次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高效的布鲁氏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能从奶样和血样中检出6个种的布鲁氏菌病原,所能检测出的最低限度为9 飞克/微升,较PCR方法高出10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0101162779.9)。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适合基层和现场检测。近年来,在实验室和实际生产中为布病得广泛监测、快速诊断和有效防控发挥着积极作用。
国内首次将布鲁氏菌bcsp31基因克隆插入酵母表达载体构建了pPIC9K-bcsp31重组质粒,将其线性化后转入GS115真菌表达,成功获得可溶性糖基化目的蛋白,该蛋白与牛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呈现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这为布鲁氏菌病新型疫苗及间接ELISA 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本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910145908.0)。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3年,利用以上技术在甘肃、宁夏等省区奶牛场检测奶牛血清13754头份、奶样17380头份,应用发现该技术检测结果与传统的血清凝集试验符合率达 99% 以上,其结果准确可靠,而且更加快速。运用该技术有效监测和预防了本病,显着提高了受检牛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2013年,所调查奶牛场累计增收300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