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SI基因的变异与其组织嗜性的相关性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SI基因的变异与其组织嗜性的相关性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江国托,刘思国,康丽娟,王秀荣,步志高,卢景良
  • 起  止  时  间 :1995年1月—1998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1999年农业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分离并鉴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流行株 ,采用病毒中和试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显微病理组织学方法,研究IBV的血清型、S1基因的变异与其组织嗜性的相互关系。
利用常规的血清学和显微病理组织学方法,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IBV致病性改变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结果揭示:
  1.我国除有与M41、H52和澳大利亚T株血清型相近的IBV流行株之外,病毒抗原具有较大的变异;
  2.病毒感染早期主要在呼吸系统中复制,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输卵管和肠道中的病毒含 量逐渐升高,导致机体死亡;
  3.当病毒S1基因上存在2个HaeIII酶切识别位点,RFLP带型为0.9、0.5、0.3kb的毒株具有强 烈的呼吸系统组织损伤,血清型与M41相近;S1基因上存在3个HaeIII酶切识别位点,RFLP带 型为0.65、0.55、0.3和0.2kb的毒株具有强烈的肾脏组织损伤,血清型与澳大利亚T株相近 ;SI基因上存在3个HaeIII酶切识别位点,RFLP带型为0.55、0.5、0.35和0.3kb的毒株兼有较严重的肾脏和呼吸系统组织嗜性,同时与M41和澳大利亚T株具有较大的交叉抗原成分。
  本研究的结果可分阐明IBV致病性改变的血清血和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对研制高效病毒抗原疫苗,有效防制本病的流行与暴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其推广应用的条件、前景和进一步深入的前提是广泛从不同的地区分离和鉴定更多的IBV流行毒株,利用此研究结果建立IBV毒株库,用于进一步研究IBV遗传变异的规律,研制高效特异的病毒疫苗,防制本病的流行与暴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