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作物基因库种子繁殖的优化技术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内蒙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 主要完成人员:范传珠,马缘生,潭富娟,王述民,李灵芝,桨建方,段兴恒,九庆兰,冯祥远,马榕荫,张秀荣,周明德,周涛,周红光,刘越英
- 起 止 时 间 :1994年1月—1997年10月
- 获 奖 情 况 :1999年农业科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五种作物基因库种子繁殖的优化技术”是应用基础性研究。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建 成了中、长期种子基因库,保存种子资源。当基因库种子生活力下降到一定程度(一般85%以 下),或由于鉴定、评价、研究、利用及对外供种的消耗而使样品数量减少到低于完成繁殖该物种3次所需的种子数量时,就要进行繁殖更新。在繁殖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持遗传多样性( Genetic diversity)和遗传相似性(Genetic resemblance),除减少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 异造成的遗传漂移(Genetic shift),还要减少由于繁种频繁,取样机误,方法不当造成的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尤其对异花授粉作物的繁殖更新,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选取异花、常异花和自花不同授粉方式,在生产上有中国特色且前人又未研究过的大白菜、荞麦、薏苡、多花菜豆和芝麻5种作物。每作物4个品种;每品种设25、50、100、150、200 株5种不同群体;采用纱网隔离,人工链式、成对杂交及人工辅助或虫媒等不同授粉方式的田间种植实验。观察、记载主要农艺性状,测定各繁种方法与原种繁殖前后10种同工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种群间及原种与繁殖后代间的差异显着性(遗传相似性)。
本成果最终提出一套既保持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相似性,又经济实用的繁种技术措施,确定了5种作物最佳繁种方法;芝麻40~50株菲隔离种植;多花菜豆50株在全封闭网棚内放蜜蜂传粉;荞麦在网罩内种100株,采用家蝇传粉;大白菜种植50株,群体内进行人工链式杂交;薏苡种植50株,人工混合授粉。
本研究技术已在异花授粉作物如胡萝卜和大白菜繁种中得到应用。应用同工酶分析决定最佳 繁种方法,比较快速、经济有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多座中期种子基因库种子贮存已 有20余年,已经需要繁殖更新;我国是资源大国,种子交换日益频繁,急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繁殖体系,并且从长远看,本项研究对于我国国家种质库30余万份种质资源的安全有效的繁殖更新提供了研究基础,此项优化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