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贫免疫再攻毒马形态学分型及其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褚桂芳,相文华,尹训南,吴东来,蔡虹,刘洪,王继科
- 起 止 时 间 :1982年—1993年
- 获 奖 情 况 :1996年农业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我国马传贫弱毒疫苗自从问世以来,已有效地控制了马传贫(EIA)的流行。但由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接种马与自然感染马均有EIAV抗体存在,因此用常规血清学方法难以鉴别。这些注苗马与自然感染马或又遇自然或人工马传贫强毒感染时,其病理学和免疫形态学有何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衡量马匹的免疫状态等,是当前科研和生产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国正在实施马传贫的综合防制以及最终消灭马传贫的计划,有些省份经过马传贫疫苗的免疫接种后,当停止注苗几年后,从未发现马传贫的暴发。当对这些地区进行验收时,则发现有些马匹呈现EIA阳性反应。根据马传贫疫苗十几年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停止注苗2~3年后则很少再呈现EIA的血清学阳性反应。对这一现象如何解释而用现今的血清学方法则难以定论。所以建立病理学及免疫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以鉴别注苗马、自然感染马或注苗马又感染马传贫强毒的马十分必要。本试验从病理学和免疫形态学角度对注苗马受到我国马传贫辽系毒,云南马传贫以及美国Wyoming株挑战后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有三种类型的病理学和免疫形态学的变化:一种类型具有出血性素质,铁逆转,组织球及淋巴样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实质器官变化,坏死,心肌腱斑及全身结缔组织增生,表明是传贫病马的规律性变化;第二种类型是免疫活性细胞增殖,铁不逆转,脾铁反应增强,肝也可见轻度铁反应,表明马传贫弱毒疫苗具有保护作用;第三种类型无任何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免疫反应增强,表明这些马全保护。这三种形态学类型的科学划分对解决马传贫弱毒疫苗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矛盾以及该疫苗在古巴乃至许多国家的使用,以及如何评估其免疫效果,为判定哪些是免疫马、哪些是自然感染马、哪些是注苗后又感染了强毒的马提供了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