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流行区动物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技术研究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重流行区动物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技术研究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湖南省畜牧兽医总站,四川省动物防疫监督总站,江西省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站,湖北省动物血防站,安徽省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云南省兽医防疫总站
  • 主要完成人员:徐百万,林矫矫,李长友,吴国昌,卿上田,李万有,谢智明,刘恩勇,张雪娟,吴宏春,叶萍,彭立斌,喻华,阳爱国,石耀军
  • 起  止  时  间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02年农业科学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研究针对湖沼地区和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患病家畜是重要传染源等事实,在疫区省的不同类型地区建立了8个纵向观测点,研究新形势下动物血吸虫病流行规律,阐明了影响重流行区疫情难以控制和重复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各级政府制定动物血防策略提供了依据;首次研制成功并在疫区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血防技术:血吸虫、肝片吸虫和锥虫病三联诊断试剂盒及McAb-Dot-ELISA动物血吸虫病诊断试剂盒、冬季血检治疗阳性畜的优化治疗技术、90安与吡喹酮合并治疗牛血吸虫病降低药物副反应技术,显着提高了防治水平;根据不同类型地区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特点提出了定点定时放牧、隔年轮牧、感染季节封洲(山)禁牧以及秸秆氨化、种草养畜等措施,使试区内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41.67%~12.5%下降至1.2%以下;在钉螺难以消灭的地区,大力推广“农业工程灭螺”,既有效地控制了试点疫情,达到我国防治血吸虫病国家标准,又显着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研究实施的“四个突破”  (养殖、种植、生活、管理习惯)的主要措施已被国务院列为“十五”血吸虫病控制的重要策略;首次构建了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雄、雌虫c-DNA文库,克隆和鉴定了11个抗原基因,其中6个基因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应用大肠杆菌表达了8个血吸虫抗原基因:首次应用家蚕杆状病毒系统表达了2个抗原基因,在国内克隆和表达的血吸虫抗原基因数量最多;构建了日本血吸虫两个“裸露”DNA疫苗,应用基因重组抗原和NDA疫苗进行牛羊免疫保护试验,获得了显着的减虫率及减卵率;申报了两项发明专利,获得了农业部和浙江省新兽药证书各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计58篇。本项目研究成果在大部分疫区推广应用后,已取得了12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效益,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该项技术在国内其它同类型地区推广应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