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蓝狐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水貂、蓝狐规模化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特产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杨福合,邢秀梅,高秀华,刘伟,刘汇涛
  • 起  止  时  间 :2005年1月—2009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1年农业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该项研究系统研究了繁殖期母貂和幼龄水貂饲料,使幼貂成活率提高12%;建立了水貂胰蛋白酶消化模型,开展了3种酶制剂在水貂日粮中应用技术研究;确立了蓝狐育成期和冬毛期颗粒饲饲粮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以蓝狐为研究对象,从动物营养学、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学三方面对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毒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蓝狐育成期和冬毛期日粮中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的限量值。建立了水貂犬瘟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和水貂肠炎细小病毒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敏感,检出率高;研制了北极狐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多价灭活疫苗1个,保护率大于80%。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貂养殖场优化布局支持决策系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着作权(2009SR026110);系统确立了水貂标准化棚舍设计;筛选了水貂高效杂交组合(配套系)。制定了北极狐种狐国家标准(GB/T 24873-2010)、毛皮动物(水貂、狐、貉)品种审定标准(试行)、黑色水貂种貂标准;制定了大中型水貂养殖场生产管理技术规范,优质毛皮率在部分饲养场提高了30%以上。建立了水貂皮初加工操作规程、水貂毛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毛皮储运技术,规定了水貂皮的分等分级和包装。
  此项技术已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等省区,22个示范场、349个养殖场进行了示范推广。据近5年统计资料,累计推广规模达3052278只,累计新增效益达23680.12万元,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