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基础及中花6号的培育与应用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廖伯寿,雷永,任小平,王圣玉,姜慧芳,刘登望,黄家权,李栋,肖达人,晏立英,王晓林,唐荣华,崔富华,方先兰
- 起 止 时 间 :1989年1月—2009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0年农业科学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项目针对中国花生品种遗传改良研究中缺乏有效的黄曲霉抗性鉴定方法、抗性种质少、抗性遗传基础研究薄弱等关键问题,开展花生黄曲霉抗性的快速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探索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种质的创新途径,明确花生黄曲霉抗性的遗传属性和聚合育种潜力,在此基础上培育优良的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品种并推广应用。本成果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①研究建立了花生黄曲霉抗性快速鉴定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抗性种质的发掘和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②首次研究明确了黄曲霉抗性持久性和种皮完整性对产毒抗性的作用,为花生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③研究明确了花生黄曲霉抗性的生理生化反应机制,为抗病种质及杂交后代的评价奠定了基础。④首次研究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产毒抗性的遗传特性及与其他性状协同改良的潜力,为创造和培育高产优质兼抗黄曲霉和其他病害的优良种质和品种奠定了基础。⑤通过杂交和遗传重组,首次创造出一批高产高油兼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的优良种质。⑥首次培育出兼抗黄曲霉和青枯病的高产高蛋白品种中花6号。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生黄曲霉抗性鉴定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培育出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的高产高蛋白品种中花6号,发表论文70篇,出版着作11本。项目的开展,培育出高产高蛋白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品种中花6号并在湖北、湖南、四川、江西、广西和河南推广应用1 209.9万亩,创经济效益17.51亿元。建立的抗性鉴定方法被全国花生研究相关单位采用。项目对于促进花生科技进步、发展花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