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促成栽培新技术研发与推广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牡丹促成栽培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张秀新,薛璟祺,王顺利,穆鼎,张付春,吴蕊,石颜通,石丰瑞,张萍,朱富勇
  • 起  止  时  间 :2006年1月—2013年1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农业科学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我国首选的候选国花,生产上常用促成栽培实现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用花。本研究主要针对传统促成栽培缺乏品种评价体系、成花后花叶比例不协调且花后难以复壮、种苗繁殖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1)首次创建了牡丹促成栽培品种筛选和评价体系,该体系是利用近10年实地研究的基础数据结合科学分析产生的。利用该体系,从大量牡丹传统栽培品种中筛选到10个浅休眠、易调控品种,并在北京、山东、甘肃等省市成功推广。已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的课题验收。
  (2)率先建立了一套利用自然低温解除休眠的盆栽牡丹促成栽培贮藏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可省去冷库等基础建设的费用支出,大大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解决有花无叶、花色不正、花后植株容易死亡等问题,获国家发明专利。
  (3)率先建立了一套适合国庆用花的牡丹促成栽培方法。该方法利用浅休眠牡丹品种二次成花的特性,通过人工脱叶、控水、涂抹秋发素等步骤,在国庆开花的同时,可有效解决花朵畸形(激素处理不当易产生)、花叶比例失调、根系生长不良等问题,获国家发明专利。
  (4)首创了一种用于牡丹播种的育苗容器和采用该容器的育苗方法。该育苗容器可克服传统牡丹播种育苗发根、休眠以及移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利用该方法,可提高播种育苗的成苗率并大大缩短育苗周期,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该育苗容器与育苗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目前,依托该项目,已在北京、山东、甘肃等省建立了示范推广基地,累积推广面积达到了300亩以上,利用“科技+公司+农户””的推广模式,累计培训技术员500人次以上;新添了一批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新增产值超过1000万元。发表论文15篇,对提升牡丹产业整体水平,丰富牡丹促成栽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