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羊优异基因发掘与群体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_农业科学
English
中国农科院微信公众号
农科专家在线微信公众号
MENU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技奖励» 院级奖成果

中国肉羊优异基因发掘与群体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

【字体:
  • 主要完成单位:农业科学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员:杜立新,魏彩虹,张莉,赵福平
  • 起  止  时  间 :2013年12月—2014年12月
  • 获  奖  情  况 :2014年农业科学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
  • 内  容  提  要 :
     针对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潜力的基因资源、育种效率低下等困扰和制约我国肉羊遗传改良的核心障碍,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发现和验证了绵羊骨形态形成、肌肉生长发育、生殖力、抗逆、尾型和角型等与驯化和改良相关的基因。挖掘和鉴定了30个与羊繁殖力、生长、胴体、肉质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建立了6个具有育种可利用价值基因的检测技术;揭示了中外绵羊肌肉形成和脂肪分化相关基因通路差异,首次发现1个与骨骼肌发育有关的基因网络,构建了绵羊CNV、SNP、miRNA和甲基化图谱,其中miRNA和甲基化图谱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研发并建立了包括肉羊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技术,繁殖力、生长、胴体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基因检测技术,多基因聚合配套系选择技术,优质种羊快速扩繁技术和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等关键技术所组成的高效肉羊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在国际上首创基于基因聚合的肉羊配套系选择方法,以及由原种核心群选育-产区制种-规模化三元配套系生产组成的肉羊商业化育种模式,创新集成了绵羊二年三产繁殖调控技术模式。应用上述技术体系,目前已选育出3个“杜泊羊”专门化品系,形成“湖羊高繁”、“乌珠穆沁羊高繁”、“苏尼特羊肥羔”和“呼伦贝尔短尾等”4个品系,以及“澳×杜×湖”等7个杂交配套模式。
  为我国肉羊群体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形成常规技术、分子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体系。实现了引进资源的再创新和地方品种的优势转化。研发的杂交配套组合及产业化开发,促进了地方品种和新培育品种成为国内肉羊生产的主导品种,以及引进品种的本地化和国产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