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和汗水谱写黄瓜育种新篇章
[个人简介]
张圣平,男,1975 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黄瓜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到农业科学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先后于2007年和2011年两次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行合作研究。自到蔬菜花卉所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奋斗在黄瓜遗传育种研究第一线,其所在团队在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完成黄瓜全基因组测序及20多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定位。参与育成新品种17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50万亩。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各一项。
黄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作物,对于丰富居民的菜篮子,保证蔬菜周年供应具有重要意义。黄瓜遗传育种研究面临着生育周期短、栽培茬口多、工作量大等特点。至今张圣平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来蔬菜花卉所求职面试的场景,课题组负责人顾兴芳研究员问他:与其他蔬菜相比,黄瓜生育周期短、茬口多,工作很辛苦,你怕不怕累?他的回答:不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以后从事黄瓜育种的十几年里,他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从来不言苦不怕累。
一年四季,经常是早出晚归,无论刮风下雨,张圣平几乎每天早上都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早到半个小时。每年从4月份一直到11月份,经常早上6、7点上班,有时中午12点半才下班,每天都得超出正常工作时间三、四个小时,授粉期间不分节假日,尤其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正是授粉旺季,他和组里的同事们积极主动加班,顶烈日、冒酷暑,尽职尽责地完成科研任务。为了尽可能地挤出更多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儿子刚出生不到满月,就将妻儿送回老家由老人帮着带,四个月后才接回北京。在孩子上学问题上,他决定让儿子放弃上各方面较好的农科院附属小学,而选择了其他小学,因为他知道自己肯定无暇接送孩子。有一次,正是紧张的授粉旺季,而远在老家的父亲生病住院了,由于每天都在加班,他却没能回去看看,只有在内心深处的深深愧疚。
国内研究黄瓜的单位很多,近几年不少跨国公司也开始进军国内,这些都给黄瓜研究和推广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张圣平所在的团队没有退缩,而是针对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坚持以抗病育种和品质育种为突破口,以本所实施的国际黄瓜基因组计划为契机,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上做起了文章。
通过不懈努力,该团队首次完成了15个黄瓜品质性状和6个抗病性状在染色体上的遗传定位,率先开发出紧密连锁的SSR和Indel标记36个,用于抗病和品质分子育种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2.3%,提高选择效率5倍以上,缩短育种周期2-3年。属国内外首创。率先建立起116个国内主栽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研制出黄瓜品种SSR鉴定技术规程。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第三代中农系列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密刺类型品种产量较原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多抗性由原来的抗3-4种病害提高到最多抗8种病害。水果型品种与国外同类品种相比,产量水平相当,但耐寒性和品质显着提高。
在搞好科研的同时,张圣平一有时间就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市场需求、跟踪试种结果、开拓推广市场。十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国内主要的黄瓜生产区,为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农系列黄瓜新品种成为北京、辽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多个产区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超过650万亩,累计增加经济效益86亿元。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圣平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连续多年所里考评为优秀或者被评为文明职工,2013和2014连续两年还被党支部考核为优秀。